-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濒海(bīn hǎi)的意思:濒海指的是靠近海洋或临近海岸的意思。
不支(bù zhī)的意思:不支指的是力量不足、支撑不住的意思。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存孤(cún gū)的意思:存留孤寡之人。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愤切(fèn qiē)的意思:形容愤怒和热切的心情。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三军(sān jūn)的意思:指军队,特指三军。
土宇(tǔ yǔ)的意思:指土地和天地,泛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只道(zhī dào)的意思:只知道、只认为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鉴赏
这首诗《厓山吊古(其二)》由明代诗人邓时雨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当年谁共戴祥兴,只道存孤计未能”开篇即以疑问的语气,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暗含对当时局势的无奈与遗憾。这里“戴祥兴”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举动或仪式,暗示了某种希望或寄托,而“存孤计未能”则表达了对未能实现这一希望的惋惜之情。
颔联“一旅不支徒愤切,三军何事畏冯淩”进一步揭示了历史事件的残酷与复杂。通过对比一旅之败与三军的恐惧,诗人表达了对战争中个体与集体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失败原因的深入思考。这里的“冯淩”可能是指一种军事策略或战术,暗示了在面对强敌时,即使拥有精良的战术也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颈联“风翻巨舶衣冠尽,月照寒厓草木矜”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出历史事件的悲凉氛围。风翻动着巨大的船只,象征着英雄们的壮志与牺牲;月光下,寒冷的山崖上草木似乎也在哀悼,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哀伤。
尾联“土宇中原无限地,独将濒海造王陵”则将视角转向对国家领土的广阔与历史的深远思考。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人们仍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诗人最终选择将目光投向海边,建造王陵,既是对历史英雄的纪念,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这一句蕴含了对历史传承与国家未来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民族精神与历史责任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厓山吊古(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厚重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