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架余宫,爰栖余踪。坐而睨之,主卑客崇。
卑者当足,崇者当目。
筑堂对象,拔翠横青。有粲兮色,有涵兮德。
彼混莫伦,余配以仁。彼矫莫亲,余交以神。
无彼无此,孰主孰宾。余爱之溺,孰不云癖。
伯夷(bó yí)的意思:指遵循道义原则,舍弃权力和利益的人。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几(bù jǐ)的意思:不多,不多少
崇卑(chóng bēi)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极其敬重和崇拜。
道山(dào shān)的意思:指人们的道德修养高尚,品德正直,行为端正,具备崇高的道德风范。
对象(duì xià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相互关系中,互为对方的关系。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华盖(huá gài)的意思:指高官显贵的帐幕或帐篷,也形容权势显赫的人物。
柳下(liǔ xià)的意思:指在柳树下,表示指导、教育。
难忘(nán wàng)的意思:难以忘记的,令人深刻记住的。
培塿(péi lǒu)的意思:培养和训练人才。
屏息(bǐng xī)的意思:屏息指屏住呼吸,停止呼吸。形容人因紧张、害怕、震惊等而突然停止呼吸的状态。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扫迹(sǎo jì)的意思:扫除痕迹,清除痕迹
堂对(táng duì)的意思:指夫妻恩爱和谐,相互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的夫妻关系。
余踪(yú zōng)的意思:残留的痕迹或线索
余爱(yú ài)的意思:对多余的爱情或感情的独占和占有。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坐忘(zuò wàng)的意思:坐忘是指在冥想或修行中,完全忘却外界的一切干扰,达到心境宁静、思维空灵的状态。
这首诗《爱山堂》由宋代诗人曾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山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
首句“芙蓉居右,华盖居后”以芙蓉与华盖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态,右侧如芙蓉般挺拔,后方似华盖般覆盖,展现出山的壮丽与高耸。接下来,“象居其间,不几培塿”则将山比作大象,与小土丘形成对比,强调了山的雄伟与壮观。
“爰架余宫,爰栖余踪。坐而睨之,主卑客崇。”这里诗人将自己置于山下,以山为宫,以山为客,表达了对山的敬畏与仰慕。山的地位崇高,而人则显得渺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卑者当足,崇者当目。崇卑不同,余却得象之精,忘象之形。”进一步阐述了山与人的关系,山的崇高让人望而生畏,而山的低矮则让人脚踏实地。诗人在此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超越了外在的形象,达到了心灵的契合。
“筑堂对象,拔翠横青。有粲兮色,有涵兮德。”诗人想象在山的对面建造一座堂,周围绿树环绕,色彩斑斓,寓意着山的美丽与品德。这不仅是对山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柳下之介,伯夷之特。颜之坐忘,孔之屏息。”这里引用了古代贤士的故事,将山比作君子,表达了对山的敬仰与向往。颜回的“坐忘”和孔子的“屏息”,都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山的热爱与内心的平和。
“彼混莫伦,余配以仁。彼矫莫亲,余交以神。”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与山的关系,山的浑厚与博大,诗人以仁德相配;山的刚直与正直,诗人以神交相交。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连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无彼无此,孰主孰宾。余爱之溺,孰不云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深厚情感,无论身处何地,山都是他心中的主宰与宾客。他对山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癖好。
整首诗通过对山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内心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剡岭穷边海,君游别岭西。
暮云秋水阔,寒雨夜猿啼。
地僻秦人少,山多越路迷。
萧萧驱匹马,何处是兰溪。
驾我八景舆,歘然入玉清。
龙群拂霄上,虎旗摄朱兵。
逍遥三弦际,万流无暂停。
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
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
体彼自然道,寂观合大冥。
南岳挺直干,玉英曜颖精。
有任靡期事,无心自虚灵。
嘉会绛河内,相与乐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