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才生斯时,李君乃其良。
为吾谢梁公,梦寐心不忘。
垂休(chuí xiū)的意思:指下班或休息时间到了。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飞翔(fēi xiáng)的意思:指鸟类在空中飞行,也借指人或物在空中翱翔。
圭璋(guī zhāng)的意思:形容器物美丽而珍贵。
黄鹄(huáng hú)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出众的人。
举翮(jǔ hé)的意思:指高举羽毛,表示自豪自信。
令德(lìng dé)的意思:指能够令人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威严,使人尊敬和敬畏。
梦寐(mèng mèi)的意思:梦寐是指在梦中或者在睡眠中的时候都在想着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
乃其(nǎi qí)的意思:表示推测或判断某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翩翩(piān piā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轻盈飞舞的样子。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圣明(shè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
文运(wén yùn)的意思:指文化的兴盛和发展。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星斗(xīng dǒu)的意思:指星星闪烁的样子。比喻光彩照人,才华出众。
雄文(xióng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文章内容雄壮豪迈,气势磅礴。
休光(xiū guāng)的意思:停止发光,指灯火熄灭。
有道(yǒu dào)的意思:有正确的道理或方法。
这首明代邓雅的《寄李伯韶兼呈梁徵君》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怀念之情。首句“乾坤蓄清气,日月垂休光”寓言天地间充满祥瑞之气,日月普照,象征着盛世气象。接着,“圣明既有道,文运亦以昌”歌颂了圣明政治与文教繁荣的时代背景。
诗人特别提到李君,赞誉其才华横溢:“群才生斯时,李君乃其良”,表明李伯韶是这一文坛翘楚。接下来,“雄文焕星斗,令德犹圭璋”进一步赞扬他的文章如星辰般璀璨,品德如同美玉般珍贵。然而,诗人遗憾地表示未能亲见其人,路途遥远:“我思见其人,道路阻且长”。
最后两句“翩翩双黄鹄,举翮各飞翔”,以黄鹄比作李伯韶和梁徵君,形象生动地描绘他们各自展翅高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敬仰和思念。结尾处,诗人托词向梁徵君传达对李伯韶的敬意,表达梦寐不忘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盛世文风的颂扬。
孟冬农事毕,谷粟既已藏。
弥望四野空,藁秸亦在场。
朝廷政方理,庶事和阴阳。
所以频岁登,不忧旱与蝗。
置酒燕乡里,尊老列上行。
肴羞不厌多,炰羔复烹羊。
纵饮穷日夕,为乐殊未央。
祷天祝圣人,万年长寿昌。
大雪初不知,开门巳无路。
惊喜视历日,此瑞固有数。
池冰冻欲合,林鸦噤仍聚。
已成玉壶莹,尚作宝花雨。
造物固多才,中有无尽句。
大儿拟圭璧,小儿比盐絮。
后人例蹈袭,弥复入窘步。
聚星号令严,亦自警未悟。
谁有五色笔,绘此天地素。
好语觅不来,更待偶然遇。
干戈久不息,百苦无一乐。
县官急徵需,贫富悉笼络。
西州正击贼,空拳日相搏。
贼马当道驰,贼舟沿海泊。
盗贼固枭张,官军愈鹰掠。
征讨五六年,贼势未便削。
朝忧万甑空,暮叹衣袖薄。
点军五百辈,顾望累退却。
太仓万斛粟,食尔欲深托。
馀粒犹在咽,吐之若糟粕。
返旆拟攻城,长刀忍相著。
伤心百姓财,剽夺入已橐。
朝廷养此曹,不啻如巨膊。
如何负国恩,幸然寻就缚。
老夫铁石肠,见此泪迸落。
形容为枯槁,肌肤倍萧索。
深悲世事非,屡日情怀恶。
皇天未厌乱,旱魃尤肆虐。
不雨逾半年,何由增廪糳。
天道既靡常,人心益惶霍。
民食转艰难,军储盍图度。
终朝仅一餐,无力太俭约。
虽免死甲兵,犹恐填沟壑。
丈夫幸听之,未用遽惊愕。
牧守任龚黄,将帅命李郭。
牧布抚字恩,将展经济略。
天下不日清,阴霾散寥廓。
《丙申六月十六日军乱奚德基赋诗纪事张纯诚袖其诗来求和用韵述□云张九四据苏州发兵五百人赴杭省军遂反袭》【元·叶颙】干戈久不息,百苦无一乐。县官急徵需,贫富悉笼络。西州正击贼,空拳日相搏。贼马当道驰,贼舟沿海泊。盗贼固枭张,官军愈鹰掠。征讨五六年,贼势未便削。朝忧万甑空,暮叹衣袖薄。点军五百辈,顾望累退却。太仓万斛粟,食尔欲深托。馀粒犹在咽,吐之若糟粕。返旆拟攻城,长刀忍相著。伤心百姓财,剽夺入已橐。朝廷养此曹,不啻如巨膊。如何负国恩,幸然寻就缚。老夫铁石肠,见此泪迸落。形容为枯槁,肌肤倍萧索。深悲世事非,屡日情怀恶。皇天未厌乱,旱魃尤肆虐。不雨逾半年,何由增廪糳。天道既靡常,人心益惶霍。民食转艰难,军储盍图度。终朝仅一餐,无力太俭约。虽免死甲兵,犹恐填沟壑。丈夫幸听之,未用遽惊愕。牧守任龚黄,将帅命李郭。牧布抚字恩,将展经济略。天下不日清,阴霾散寥廓。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8967c6a7b41595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