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超出(chāo chū)的意思:超过某个限制或范围。
大道(dà dào)的意思:指道路、道义、规律等广泛而深远的事物。
对峙(duì zhì)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在某一问题上对立、对抗而互不相让的状态。
见法(jiàn fǎ)的意思:指对事物的认识、处理方法。
交驰(jiāo chí)的意思:指马匹奔驰交错的样子,也形容人们互相追赶、交往。
露水(lù shuǐ)的意思:露水是指在夜晚或清晨时分,由于地面温度较低而凝结成的水珠。在成语中,露水常常比喻短暂的美好或得来不易的东西。
猛虎(měng hǔ)的意思:指勇猛、凶猛的虎。比喻勇敢、凶猛的人。
面前(mià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的、当前的、即将发生的事物。
摸索(mō suǒ)的意思:指在不熟悉或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实践、尝试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衲僧(nà sēng)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僧人,也用来形容人过分拘谨、拘泥于一些细节,不知变通。
破碎(pò suì)的意思:指被打碎、破坏,失去原有的完整和完美。
外见(wài jiàn)的意思:外表看起来如何。
问答(wèn dá)的意思: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亦指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活动。
心法(xīn fǎ)的意思:心法指的是人们在修行或者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心得、方法和技巧。
用处(yòng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作用、效果或能够发挥的功能。
有功(yǒu gōng)的意思:指有所作为或有所贡献而受到赞扬或奖励。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是对玄沙宗一禅师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禅宗术语和形象,展现了禅师的高深境界与独特见解。
“根门有功,则是心外见法。”这句话揭示了禅宗修行的核心——通过内心的力量(根门)去理解宇宙万物(法),强调了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统一性。
“用处换机,则是问时有答。”这里描述了禅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灵活应对各种情境,即在提问与回答之间,禅师能够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展现出其智慧与应变能力。
“问答交驰,摸索大道。”通过不断的对话与思考,禅师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体现了禅宗修行中对话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心法对峙,破碎真如。”这句话表达了禅师在内心深处与宇宙真理相对立,通过这种对立与融合的过程,最终达到对真如(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与破除。
“异哉此老,超出两途。”禅师以其独特的见解超越了传统思想的局限,显示出其非凡的智慧与境界。
“亡僧面前,波全露水。”在逝去的僧侣面前,禅师如同清澈的水面,映照出万物的真实面貌,体现了禅师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洞察。
“猛虎须畔,光自照珠。”在猛虎的身旁,禅师的智慧之光如同明珠般闪耀,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象征着禅师的智慧与慈悲。
“衲僧不识,如井觑驴。”对于那些未能领悟禅理的人来说,禅师的智慧犹如深井中的驴子,难以触及,强调了禅宗修行的难度与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言行举止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与独特的禅宗智慧,同时也传达了禅宗修行的精髓——通过内心的觉醒与实践,达到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与李廌方叔相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
青袍白纻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买羊酤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
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赠眼医天彦若
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
间关脉络中,性命寄毛粟。
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
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
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
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
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
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瞩。
形骸一尘垢,贵贱两草木。
世人方重外,妄见瓦与玉。
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与翳,是翳要非目。
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
宁闻老农夫,去草更伤谷。
鼻端有馀地,肝胆分楚蜀。
吾于五轮间,荡荡见空曲。
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毂。
空花谁开落,明月自朏朒。
请问乐全堂,忘言老尊宿。
《赠眼医天彦若》【宋·苏轼】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间关脉络中,性命寄毛粟。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瞩。形骸一尘垢,贵贱两草木。世人方重外,妄见瓦与玉。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君看目与翳,是翳要非目。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宁闻老农夫,去草更伤谷。鼻端有馀地,肝胆分楚蜀。吾于五轮间,荡荡见空曲。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毂。空花谁开落,明月自朏朒。请问乐全堂,忘言老尊宿。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2867c66b267410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