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唐 大 夫 让 节 归 山 唐 /于 鹄 年 老 功 成 乞 罢 兵 ,玉 阶 匍 匐 进 双 旌 。朱 门 鸳 瓦 为 仙 观 ,白 领 狐 裘 出 帝 城 。侍 女 休 梳 官 样 髻 ,蕃 童 新 改 道 家 名 。到 时 浸 发 春 泉 里 ,犹 梦 红 楼 箫 管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罢兵(bà bīng)的意思:停止战争,结束军事行动
白领(bái lǐng)的意思:指从事非体力劳动的职业人员,特指办公室工作人员。
道家(dào jiā)的意思: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强调追求道的真理和自然的本质。
到时(dào shí)的意思:指到了指定的时间或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
帝城(dì chéng)的意思:帝王的都城,指帝王所居住的城市。
发春(fā chūn)的意思:指男子因受到外界刺激而性欲勃发的现象。
改道(gǎi dào)的意思:改变原定的行进路线或计划
官样(guān yàng)的意思:指官员的样子或态度,形容人装腔作势、摆架子。
红楼(hóng lóu)的意思:红楼是指华丽而豪华的宫殿或府邸,也用来比喻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或场所。
狐裘(hú qiú)的意思:指伪装成正人君子的坏人,比喻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心怀不轨。
年老(nián lǎo)的意思:指人年纪大、年纪渐长。
匍匐(pú fú)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爬行的姿势,腹部贴着地面,四肢伸展。
泉里(quán lǐ)的意思:形容人非常聪明,才智出众。
侍女(shì nǚ)的意思:指女仆人或侍奉主人的女性。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仙观(xiān guān)的意思: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也指修道人的居所。
箫管(xiāo guǎn)的意思:箫管是一个指代音乐乐器箫和管的合成词语,用来比喻掌握和控制权力或者职位。
玉阶(yù jiē)的意思:指皇帝的居所,也泛指高官显贵的府邸。
鸳瓦(yuān wǎ)的意思:指夫妻间和睦相处,如鸳鸯一对,瓦砾相连。
朱门(zhū mén)的意思:指高门大户、富贵之家。
- 注释
- 年老:年纪大了。
功成:建立了功绩。
乞罢兵:请求停止战争。
玉阶:宫殿的玉石台阶。
匍匐:跪伏前行。
双旌:两面军旗,代指军权。
朱门:红色大门,代指富贵人家或显赫府邸。
鸳瓦:屋瓦相并如鸳鸯比翼,形容建筑华丽。
仙观:道教的庙宇。
白领:白色的衣领,这里指穿着华贵。
狐裘:狐狸皮制成的袍子,象征富贵。
侍女:服侍的女子。
休梳:不用再梳理。
官样髻:宫廷中流行的发髻样式。
蕃童:外族或边疆地区的童仆。
新改:最近改换。
到时:到时候。
浸发:沉浸、沐浴。
春泉里:春天的泉水中。
犹梦:仍然梦见。
红楼:代指过去繁华的生活环境。
箫管声:箫和笛子的音乐声。
- 翻译
- 年迈功成名就请求退隐战场,跪伏在玉石台阶上献上我的军旗。
将朱红大门与鸳鸯瓦的府邸改为修仙道观,身穿白色狐裘离开繁华帝都。
侍女们不必再梳着宫中的发髻,童仆也改换了道家的名字。
当那时我沉浸在春天的泉水中,仍会梦见红楼中的箫声笛音。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鹄的作品,名为《送唐大夫让节归山》。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首句“年老功成乞罢兵”表明诗中的主人公在年纪已高、事业有成的情况下选择退隐,请求辞去官职。这里通过“乞罢兵”来形象地说明了他对现世的功名利禄已经感到疲惫。
接着,“玉阶匍匐进双旌”,描绘的是主人公退隐后的生活场景。“玉阶”指的是宫殿中的台阶,主人公“匍匐进双旌”则是说他谦逊地进入了自己的简陋居所。这里的“双旌”可能指代某种简单的门旗或标志,用来象征他的隐居生活。
第三句“朱门鸳瓦为仙观,白领狐裘出帝城”,则是在描绘主人公隐居后的环境和心境。“朱门”、“鸳瓦”都是高贵住宅的特点,但在这里被用来形容主人公隐居的地方;“白领狐裘”则是说他穿着简朴的皮衣走出帝都,显示了他的超然物外。
第四句“侍女休梳官样髻,蕃童新改道家名”,则是在描绘主人公退隐后的生活状态。“侍女休梳官样髻”表明他已不再追求世俗的华丽装饰;“蕃童新改道家名”则是说他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道家的知识,暗示着家庭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最后两句“到时浸发春泉里,犹梦红楼箫管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隐居生活的美好祝愿。这里,“到时浸发春泉里”是说到了适宜的时节,他将在自然中享受清新之泉;“犹梦红楼箫管声”则是在说他仍然会想起过去在繁华世界中的乐趣,这里的“箫管声”可能指的是音乐或某种特定的乐器声音,象征着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愿,以及对于功成名就后退隐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