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观 村 童 戏 溪 上 宋 /陆 游 雨 余 溪 水 掠 堤 平 ,闲 看 村 童 谢 晚 晴 。竹 马 踉 蹡 冲 淖 去 ,纸 鸢 跋 扈 挟 风 鸣 。三 冬 暂 就 儒 生 学 ,千 耦 还 从 父 老 耕 。识 字 粗 堪 供 赋 役 ,不 须 辛 苦 慕 公 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跋扈(bá hù)的意思:形容傲慢自大,专横跋扈。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从父(cóng fù)的意思:从父意为跟随父亲,表示子女遵从父亲的指示或意见。
村童(cūn tóng)的意思:指农村中的孩子,也可比喻为天真无邪、纯真无邪的人。
赋役(fù yì)的意思:指被迫承担繁重的劳动或责任。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供赋(gòng fù)的意思: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对于农民的赋税政策。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踉蹡(liàng qiāng)的意思:形容行走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儒生(rú shēng)的意思:指具备儒家思想、修养和学问的人。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生学(shēng xué)的意思:生学是指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识字(shí zì)的意思:
◎ 识字 shízì
[become literate] 认识文字晚晴(wǎn qíng)的意思:晚上天气晴朗,指事情或局势在最后时刻发生好转。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辛苦(xīn kǔ)的意思:指劳累费力、辛辛苦苦的工作
纸鸢(zhǐ yuā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人。
竹马(zhú mǎ)的意思:竹马是指小孩子之间以竹子做成的马玩具,比喻童年时代的纯真友谊。
- 注释
- 雨余:雨后。
掠:拂过,漫过。
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
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
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
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三冬:冬季的三个月。
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
儒生:这里指塾师。
千耦:指农忙景象。
粗堪:勉强能够。
供:应付。
赋役:租税劳役。
不须:不必要。
- 翻译
- 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
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
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不需要辛苦读书羡慕王公贵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在雨后观看村童们在溪边嬉戏的场景。首句"雨馀溪水掠堤平",写雨后溪水上涨,但已退至堤岸边缘,水面平静如镜。接下来的"闲看村童戏晚晴",诗人以悠闲的心情欣赏着孩子们在傍晚晴朗的天气中玩耍。
"竹马踉蹡冲淖去",生动描绘了孩子们骑着竹马,在湿润的地面上欢快地奔跑,形象活泼。"纸鸢跋扈挟风鸣",则写出他们放风筝的场景,风筝在风中呼啸,仿佛带着孩子们的野性和欢乐。
"三冬暂就儒生学",暗示这些孩子在冬季短暂地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千耦还从父老耕",则转而描述农忙时节,孩子们跟随长辈们一起耕田,体现了农村生活的勤劳和传统。
最后两句"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朴素生活的认同,认为他们通过识字足以应对日常生活和赋税,不必羡慕官场中的公卿生活,流露出对简单、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的赞赏。整首诗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烂漫和淳朴生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疏影.题王润如夫人“天寒有鹤守梅花”图
疏林瘦竹。作万种凄凉,寒梦难续。
谩立阑干,遥揽春晖,天涯空自盈目。
红消翠减凭谁记,且傍这、小窗横幅。
任秋来、落叶无情,送尽玉蝉哀曲。
犹喜庭前素羽,碧云明月里,顾影忘独。
料得融融,丝胜椒盘,仙骨露华香熟。
帘前阵阵南来雁,莫寄与、离愁枨触。
算世间、一例春空,只有萼华凝绿。
自题小像
我面不自识,我独知我心。
欲古而不古,似今而非今。
读书不甚解,披画常摹临。
无事且酌酒,有时还抚琴。
况遇好时节,花木有清阴。
悠然禽鸟乐,我亦爱绿林。
静观皆自得,幸无尘俗侵。
写意画图中,聊以开胸襟。
即时当行乐,何必问升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