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中 元 日 午 宋 /杨 万 里 雨 余 赤 日 尚 如 炊 ,亭 午 青 阴 不 肯 移 。蜂 过 无 花 绝 粮 道 ,蚁 行 有 水 遏 归 师 。今 朝 道 是 中 元 节 ,天 气 过 於 初 伏 时 。小 圃 追 凉 还 得 热 ,焚 香 清 坐 读 唐 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赤日(chì rì)的意思:指炎热的夏日,太阳照射得非常猛烈。
初伏(chū fú)的意思:初伏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节气,表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指初伏时期的炎热天气。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归师(guī shī)的意思:返回故乡的军队或学生
过于(guò yú)的意思:超过一定程度,过分。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粮道(liáng dào)的意思:指粮食的供应和运输途径,也用来比喻维持生存的重要物资。
青阴(qīng yīn)的意思:指浓密的树木或草木丛生的地方
唐诗(táng shī)的意思:指唐代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亭午(tíng wǔ)的意思:形容时间短暂,一眨眼的功夫。
蚁行(yǐ xíng)的意思:指行动缓慢、前进困难的样子,形容事情进展缓慢而困难。
中元(zhōng yuán)的意思:中元是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也称为鬼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鬼魂的节日。
追凉(zhuī liáng)的意思:追求凉爽的地方。
中元节(zhōng yuán jié)的意思: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也叫鬼节、鬼门开、盂兰盆节等。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和亡灵,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 注释
- 雨馀:雨后。
赤日:烈日。
尚如炊:依旧炽热。
亭午:正午。
青阴:树荫。
不肯移:不愿移动。
蜂过:蜜蜂飞过。
无花:找不到花儿。
绝粮道:觅食之路断绝。
蚁行:蚂蚁行走。
有水:遇水。
遏归师:阻碍归巢之路。
今朝:今日。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
天气:天气。
初伏时:初伏时节。
小圃:小园。
追凉:寻找清凉。
还得热:反而更热。
焚香:点燃香烛。
清坐:静坐。
唐诗:唐代诗歌。
- 翻译
- 雨后烈日依旧炽热,正午树荫却不愿移动。
蜜蜂找不到花儿,觅食之路断绝;蚂蚁行进遇水,归巢之路受阻。
今日说是中元节,天气比初伏还要炎热。
在小园中寻找清凉反而更热,点燃香烛静坐阅读唐诗以求心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场景,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湿润的大地上,形成一种潮湿而温暖的气息。"雨馀赤日尚如炊"一句,通过对比,将太阳的温度形象化为炖煮的食物,生动地表现了夏日烈日的炙热感。
"亭午青阴不肯移"则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庭院中,午后的阴凉如同一片绿色的幕帐,静谧而宁静,不受外界变化影响。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夏日阳光与庭院阴凉之间的鲜明对照。
接下来的两句"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则写了昆虫在夏季的行为。蜂儿因找不到花朵而绝望于寻觅食物之路,而小蚁则因为遇到了水而被迫改变返回巢穴的路径。这两句通过描绘昆虫的活动,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出夏季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一句点明了时间,是中元节(即现在的鬼节)这一天,正值夏日最热的时候,温度达到了初伏的高峰。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夏日炎热的氛围。
最后两句"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则表明尽管在小园中寻找凉爽,但依然难以摆脱夏日的炙热。诗人选择了点燃香料,坐在清凉的地方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以此来忘却暑气和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夏季特有的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生活图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田观
田观颇淳朴,精神秋水清。
往居西山下,师事凌先生。
先生授之学,心眼豁开明。
苦攻文字间,誓先诸子鸣。
林居涉寒暑,闭户闻书声。
起卧斗室内,超然澹无营。
一朝辞亲去,出门人尽惊。
远从郑文学,司计宁都黉。
跋涉七百里,所冀禄养荣。
升堂揖多士,冠带何峥嵘。
太守见之喜,重是瑶林英。
征租信出入,考稽缓其程。
观也益周慎,戒私甚防兵。
被服大布衣,啜食不糁羹。
阅历三星霜,拮据殆无宁。
山田本硗确,廪积乃见赢。
所以春秋祀,明明奉粢盛。
宪司覈其纲,大府会其成。
议闻升县吏,檄下思返征。
再拜谢官长,远役非所营。
愿求靖安近,得伸孝子情。
苍茫十八滩,滩涩水不平。
浑流杂哀怨,何以濯子缨。
夜来秋雨过,群星正纵横。
念子独不乐,起坐摇心旌。
兹晨别我去,奋袂身欲轻。
岂知失群者,忧思方日盈。
祝子服明训,望子矜疲氓。
万勿为酷辛,庶以善自鸣。
《赠田观》【明·刘崧】田观颇淳朴,精神秋水清。往居西山下,师事凌先生。先生授之学,心眼豁开明。苦攻文字间,誓先诸子鸣。林居涉寒暑,闭户闻书声。起卧斗室内,超然澹无营。一朝辞亲去,出门人尽惊。远从郑文学,司计宁都黉。跋涉七百里,所冀禄养荣。升堂揖多士,冠带何峥嵘。太守见之喜,重是瑶林英。征租信出入,考稽缓其程。观也益周慎,戒私甚防兵。被服大布衣,啜食不糁羹。阅历三星霜,拮据殆无宁。山田本硗确,廪积乃见赢。所以春秋祀,明明奉粢盛。宪司覈其纲,大府会其成。议闻升县吏,檄下思返征。再拜谢官长,远役非所营。愿求靖安近,得伸孝子情。苍茫十八滩,滩涩水不平。浑流杂哀怨,何以濯子缨。夜来秋雨过,群星正纵横。念子独不乐,起坐摇心旌。兹晨别我去,奋袂身欲轻。岂知失群者,忧思方日盈。祝子服明训,望子矜疲氓。万勿为酷辛,庶以善自鸣。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4367c6d6f4243b0929.html
拟古赠友人别
上山采兰苕,下山采杜蘅。
采之何所为,将以遗远行。
君行日以远,欢会日以浅。
乡心一千里,日逐车轮转。
石林夏气清,憩马到江干。
杂佩粲琼玖,长祛峨弁冠。
驱驰道旁子,赪颜触烦热。
永怀高世心,炳炳照冰雪。
秋风起天末,百草终摧残。
君子谅不违,揽芳发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