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恨(bǎi hèn)的意思:形容心中有很多令人痛恨的事情或人物。
常平(cháng pí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恬淡平和,不激动,不急躁,不轻浮,保持内心的平静。
长策(cháng cè)的意思:指长远的计策或谋略。
触处(chù chù)的意思:触动到别人的痛处或敏感点。
骨肉(gǔ ròu)的意思:指亲属关系,比喻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汉法(hàn fǎ)的意思:指中国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
皇情(huáng qíng)的意思:指君主对国家的深情厚意,爱民如子的情怀。
君长(jūn zhǎng)的意思:主管或领导者
粒食(lì shí)的意思:指节约饮食,吃得很少。
民艰(mín jiān)的意思:指民众艰苦困难的生活状况。
泥古(nì gǔ)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动过时、陈旧。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三农(sān nóng)的意思: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称,也是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事物。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文移(wén yí)的意思:指文字或文章的表达能力流转、传达。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一芥(yī jiè)的意思:指微小的事物或细微的差别。
迂儒(yū rú)的意思:指人思想陈旧,墨守成规,追求过于理论而不切实际的学者。
- 注释
- 携孥:带着家人。
西垒:西部的军事要塞。
东城:东部的城市。
触处:到处。
千愁百恨:无数的忧愁和悲愤。
尧民:古代贤明的君主尧。
艰粒食:艰难获取食物。
汉法:汉代的法律。
废常平:废弃常平仓制度。
长策:长远的策略。
三农:农业、农事、农民。
迂儒:拘泥于旧规矩的儒者。
一芥轻:视如草芥,不重视。
会略:善于策划。
文移:文书处理。
陈廪:积压的仓库。
骨肉:亲人。
皇情:皇帝的情感。
- 翻译
- 带着家人从西垒迁移到东城,处处引发无尽的忧愁和悲愤。
像尧民那样艰难地谋取口粮,汉朝的法律不应该废弃常平仓制度。
我赞赏你长期关注农业的重要,但那些拘泥于旧规的迂腐之人却对此毫不在意。
你的策略能够扭转文书积压的局面,让仓库物资得以流通,一时之间,连亲朋也感到安慰,满足了皇帝的情感需求。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次韵赵教授(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赵教授倡导的政策的赞赏。首句“携孥西垒复东城”描绘了诗人带着家人在城乡之间奔波的场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接着,“触处千愁百恨生”进一步渲染了愁苦的情绪。
诗人提到“如许尧民艰粒食”,意指百姓粮食短缺,生活艰难,这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批评“未应汉法废常平”,认为不应废除传统的常平仓制度,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里,诗人对赵教授的政策提出了肯定,认为他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爱君长策三农重”直接赞扬了赵教授的长远眼光和对农业的重视,而“泥古迂儒一芥轻”则批评那些拘泥于传统、忽视实际问题的人。最后两句“会略文移倒陈廪,一时骨肉慰皇情”则描绘了赵教授的策略能够及时解决粮食问题,使得一时之间家人和百姓都能得到安慰,体现了他的政绩和皇帝的欣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赵教授明智政策的肯定,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昔游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
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莫。
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
弟子四五人,入来泪俱落。
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
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
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
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
晨溪向虚駃,归径行已昨。
岂辞青鞋胝,怅望金匕药。
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
休事董先生,于今独萧索。
胡为客关塞,道意久衰薄。
妻子亦何人,丹砂负前诺。
虽悲鬒发变,未忧筋力弱。
扶藜望清秋,有兴入庐霍。
秋江早发
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
草树含远思,襟怀有馀清。
凝睇万象起,郎吟孤愤平。
渚鸿未矫翼,而我已遐征。
因思市朝人,方听晨鸡鸣。
昏昏恋衾枕,安见元气英。
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
沧洲有奇趣,浩然吾将行。
秋中暑退赠乐天
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弹。
人情皆向菊,风意欲摧兰。
岁稔贫心泰,天凉病体安。
相逢取次第,却甚少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