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弃地使让水,安得馀地置彼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易(bù yì)的意思:不容易;困难
不事(bù shì)的意思:不愿意做事或不肯努力工作。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长河(cháng hé)的意思:指长长的河流,比喻时间或历史的长久流转。
堤防(dī fáng)的意思:指防止水流冲毁的河道或水库的建筑物,也用于比喻防范和抵御外来的侵害。
防水(fáng shuǐ)的意思:指采取措施防止水进入,比喻采取措施避免危险。
古异(gǔ yì)的意思:古老而奇特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具论(jù lùn)的意思:指事物具有明确的理论基础或依据。
劳人(láo rén)的意思:指过度劳累或使人感到疲劳的事物或行为。
嶙峋(lín xún)的意思:形容山峰、岩石等高耸、陡峭的样子。
南河(nán hé)的意思:指黄河流经的地方,也泛指南方河流。
弃地(qì dì)的意思:放弃疆土或领地
徒劳(tú láo)的意思:白费力气,没有效果或成果。
行水(xíng shuǐ)的意思:指人的行为像水一样,灵活自如,不受拘束。
异宜(yì yí)的意思:不合适;不相宜
筑堤(zhù dī)的意思:比喻采取措施防止灾害或解决问题。
卢沟桥(lú gōu qiáo)的意思:指人们在进行谈判、交流或解决争议时,采取强硬的立场,不愿妥协或让步。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过卢沟桥》。诗中描绘了卢沟桥周边的地理环境和水利问题,展现了诗人对治理河流与土地利用的深思熟虑。
首句“卢沟桥北无河患,卢沟桥南河患频”点明了卢沟桥南北两侧不同的自然条件,桥北地区未遭遇洪水灾害,而桥南则经常遭受河水泛滥。接着,“桥北堤防本不事,桥南筑堤高嶙峋”揭示了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桥北缺乏有效的堤防建设,而桥南则通过筑高堤防来抵御洪水,但这种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堤长河亦随之长,行水墙上徒劳人”进一步说明了堤防建设的局限性,即随着河水的不断增长,堤防也需相应加高,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效果有限。最后,“我欲弃地使让水,安得馀地置彼民”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即是否可以放弃部分土地,让河水自由流动,以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负担,并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然而,“或云地亦不必让,但弃堤防水自循”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即土地不一定需要放弃,关键在于改变堤防策略,让河水按照自然规律流动。但“言之似易行不易,今古异宜难具论”,指出这种转变看似简单,实际上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古今环境不同,适宜的解决方案也需要具体分析和讨论。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审慎态度。通过对比卢沟桥南北的不同情况,诗人不仅展示了其对水利问题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其作为一位君主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荆门秋日寄友人
青溪知不远,白首要难归。
空想烟云里,春风鸾鹤飞。
谁论传法偈,自补坐禅衣。
未谢侯门去,寻常即掩扉。
访自牧上人不遇
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
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
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
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