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锼狰貌凛如霜,食咎食梦鬼为粮。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祥(bǎi xiáng)的意思:形容吉祥多福,万事如意。
北方(běi fāng)的意思:指北方的地区或方位。
魑魅(chī mèi)的意思:指邪恶的鬼怪,也用来形容邪恶的事物或人。
春满(chūn mǎn)的意思:春天充满了希望和喜悦,形容事物蓬勃发展或充满生机。
大傩(dà nuó)的意思:形容人行为举止疯狂、荒唐、怪异。
倒拽(dào zhuāi)的意思:指事物颠倒、相反或逆转。
都来(dōu lái)的意思:指人群或物品聚集在一起,形容非常热闹或拥挤。
方相(fāng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表情或态度非常端正、庄重。
赫然(hè rán)的意思:形容显眼、骇人听闻的样子。
皇都(huáng dōu)的意思:指帝王的都城,也用来形容极为盛大、豪华的场所。
棘矢(jí shǐ)的意思:形容言辞尖刻,刺人心窝。
炬火(jù huǒ)的意思:指希望和信念,像火炬一样燃烧不息。
凛如(lǐn rú)的意思:形容态度或气质冷峻、严肃。
暮晷(mù guǐ)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时刻。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败的时候。
傩逐(nuó zhú)的意思:指野人驱逐,比喻排除异己。
彭彭(bāng bā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响亮。
桃弧(táo hú)的意思:形容弓弦弯曲的样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弓弦。
天庆(tiān qìng)的意思:指天上祥瑞的征兆,也用来形容喜庆的气氛。
涂面(tú miàn)的意思:指涂抹脂粉、擦脸膏等化妆品在脸上,比喻掩饰真实面目,虚伪做作。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迎新(yíng xīn)的意思:迎接新的事物或新的一年。
郁仪(yù yí)的意思:形容美好的气质和仪态。
逐疫(zhú yì)的意思:逐一清除疫病,消除疫情。
朱衣(zhū yī)的意思:指皇帝、太子等高官身穿的朱红色衣服,也泛指高官显贵。
岁聿云暮(suì yù yún mù)的意思:指时光飞逝,岁月不留人,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年岁渐长。
桃弧棘矢(táo hú jí shǐ)的意思:形容射箭的技艺高超,箭矢能够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
- 鉴赏
这首《驱傩行》描绘了清代宫廷中年终岁末举行驱傩仪式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驱傩活动的热闹与庄重。
首句“岁聿云暮晷渐长”,点明时间背景,岁末之时,日影渐长,预示着一年即将结束。接着,“郁仪驭日行北方”描绘了太阳在北方运行的情景,暗含着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大傩逐疫掌方相”一句,直接点出了驱傩仪式的主题——驱逐疾病和邪灵。方相是古代驱傩仪式中的重要角色,负责带领众人驱赶不祥之物。“蒙熊涂面朱衣裳”形象地描述了方相装扮的特征,熊皮面具和红色服装,既神秘又威严。
“百廿侲子其盾扬”描绘了众多儿童参与仪式的场面,他们手持盾牌,充满活力。接下来的“桃弧棘矢剑戟枪”则展示了仪式中使用的武器,既有桃木弓箭这样的传统法器,也有剑戟枪等更为现代的武器,体现了仪式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鼓以大鼗声彭彭”描绘了仪式中的音乐元素,大鼗(一种大鼓)的敲击声回荡在空气中,营造出热烈的氛围。而“茅鞭倒拽炬火煌”则展示了仪式中的舞蹈动作,人们挥舞着茅鞭,点燃火炬,火焰在夜空中闪耀,增添了仪式的壮观感。
“镂锼狰貌凛如霜”形容面具上的狰狞图案,仿佛霜冻一般冷峻,暗示着驱傩仪式的肃穆和对邪恶力量的威慑。“食咎食梦鬼为粮”则揭示了仪式的目的之一,即通过食物祭祀的方式,满足鬼魂的需求,以求得平安。
最后,“赫然一怒魑魅藏,迎新逐衰受天庆,春满皇都来百祥”总结了仪式的效果,表示通过驱傩仪式,邪恶力量被驱散,迎接新年,带来吉祥和丰收。整个仪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象征着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福。
综上所述,《驱傩行》不仅是一首描绘清代宫廷驱傩仪式的诗作,也是对传统文化中驱邪迎祥观念的艺术再现,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史三首·其三
捐生固不易,处死犹为难。
孰知龚胜后,乃有谢叠山。
江东一溃散,跋涉何间关。
瓯闵苦物色,国破家亦残。
彼哉烈丈夫,矢死无生还。
忠孝亦何物,古今称大闲。
耿耿浩然气,上摩霄汉间。
谁谓首阳高,有志能跻攀。
至今百世下,清风激懦顽。
我读三上书,凛然毛骨寒。
当时祼将士,胡能不厚颜。
读史三首·其一
五湖荐云扰,晋宇如瓜分。
修蛇与封豕,乘时肆妖氛。
茁彼池中蒲,雄姿盖世闻。
投策渡江表,目中无晋君。
兵威奋烈火,玉石将俱焚。
谢傅运帷幄,子弟将中军。
战血漂淮水,杀气凌浮云。
遂令轩冕士,不污犬羊群。
伟哉淝水捷,可方城濮勋。
吁嗟谢安石,后世之桓文。
彼哉清谈辈,碌碌何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