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鄙夷(bǐ yí)的意思:鄙夷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对某人或某事不屑、轻视、看不起的感觉或态度。
冰霜(bīng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也用来比喻严寒的态度或态度冷漠。
不施(bù shī)的意思:不施意味着不施加、不使用、不施展等。它强调不采取行动或措施,以达到某种目的或解决问题。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城郭(chéng guō)的意思:指城市的城墙和城门。
丛薄(cóng báo)的意思:形容事物密集而稀疏,纷繁而薄弱。
地力(dì lì)的意思:指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产量。也用来形容人的才能、能力等方面的强弱。
短见(duǎn jiàn)的意思:指眼光短浅,见识不广泛,缺乏远见。
短短(duǎn duǎn)的意思: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复生(fù shē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经历死亡或消亡后重新活过来,重获生命或复苏。
耕凿(gēng záo)的意思:耕,指耕种农田;凿,指挖掘沟渠。比喻勤勉工作,刻苦耐劳。
工本(gōng běn)的意思:指付出的成本、费用。
垢污(gòu wū)的意思:指肮脏、污秽的事物或行为。
狗彘(gǒu zhì)的意思:指人行为卑劣,无耻可恶。
广大(guǎng dà)的意思:广阔无边,辽阔无际。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看齐(kàn qí)的意思:指人们在行为、思想或学习上模仿他人,追求与他人保持一致。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麦秋(mài qiū)的意思:指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比喻事物到了成熟、收获的时候。
美恶(měi è)的意思:美好和恶劣,好与坏,美丽和丑陋。
民生(mín shēng)的意思:指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计。
鸟兽(niǎo shòu)的意思:指动物、禽鸟。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穷陋(qióng lòu)的意思:形容贫穷和简陋。
桑柘(sāng z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但内在却有着非凡的才能或价值。
沙漠(shā mò)的意思:沙漠指干旱贫瘠的荒漠地带,也可比喻人心冷漠、无情。
沙阜(shā fù)的意思:指沙丘和山丘,用来形容地势高峻、连绵起伏。
施礼(shī lǐ)的意思:表达尊敬或敬意,向他人行礼的意思。
霜叶(shuāng yè)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寒冷。
天工(tiān gōng)的意思:指超凡脱俗的技艺或艺术作品。
条干(tiáo gàn)的意思:指人的腿脚。
万箱(wàn xiāng)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无法计数。
沃若(wò ruò)的意思:形容土地肥沃、富饶。
尧舜(yáo shùn)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君尧和舜,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仁德兼备。
意似(yì sì)的意思:意思相似或相近。
亦复(yì fù)的意思:也能够再次复原、恢复原状
夷落(yí luò)的意思:指国家、地区或个人的衰败、颓废。
衣被(yì pī)的意思:衣物和被子,指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气(yī qì)的意思:连续不断地做某事,一口气完成某项工作。
- 注释
- 奚田:荒芜的土地。
可耕凿:可以开垦挖掘。
辽土:辽阔的土地。
直沙漠:直达沙漠边际。
蓬棘:蓬草荆棘。
不复生:不再生长。
条干:树木。
何由作:如何能成材。
兹山:这座山。
沙阜:沙丘。
丛薄:稀疏丛生。
冰霜:冰霜。
叶堕尽:树叶凋零。
鸟兽:鸟兽。
纷无托:无处栖息。
乾坤:天地。
信广大:确实宽广。
一气:同一气息。
均美恶:善恶并存。
胡为:为何。
独穷陋:贫穷简陋。
意似:仿佛。
鄙夷落:鄙视和遗弃。
民生:人的生活。
垢污:污垢。
不知怍:不自知惭愧。
齐鲁间:齐鲁之地。
桑柘皆沃若:桑树柘木茂盛肥沃。
麦秋:秋天麦子。
万箱:万千粮箱。
蚕老:蚕丝熟。
簇千箔:成千上万的茧簇拥。
馀粱:剩余的粮食。
狗彘:猪狗。
衣被:衣物覆盖。
城郭:城池。
天工:大自然。
地力:土地的力量。
不能博:有限。
尧舜仁:尧舜那样的仁君。
独不施:无法普施。
礼乐:礼乐之道。
- 翻译
- 荒芜的土地可以开垦挖掘,辽阔的土地直达沙漠边际。
蓬草荆棘不再生长,树木如何能成材。
这座山也是沙丘,矮小且稀疏丛生。
树叶因冰霜凋零,鸟兽无处栖息。
天地确实宽广,同一气息中善恶并存。
为何这里如此贫穷简陋,仿佛被鄙视和遗弃。
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即使满身污垢也不自知惭愧。
你看那齐鲁之地,桑树柘木茂盛肥沃。
秋天麦子丰收,装满万千粮箱,蚕丝熟了,成千上万的茧簇拥在一起。
剩余的粮食足够喂饱猪狗,衣物覆盖了城郭的每个角落。
大自然本无偏心,但土地的力量有限。
这使得即使像尧舜那样的仁君,也无法普施礼乐之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木叶山》中的一篇。诗人描绘了契丹地区荒凉的景象,与中原地区的富饶形成鲜明对比。他指出,尽管辽土广阔,但土地贫瘠,草木稀疏,如同沙漠,连蓬棘都无法生长,树木难以成材。木叶山上更是沙砾遍布,一片荒凉,连鸟兽都找不到栖息之处。
诗人感慨天地之大,自然之力无法均匀分配,为何此地如此贫穷落后,仿佛被鄙视遗忘。他进一步联想到人世间的不公,指出在齐鲁之地,人们辛勤耕耘,桑柘茂盛,丰收的麦秋和蚕丝丰富,百姓生活富足,衣物充足。这与木叶山的贫困形成鲜明对照。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质疑,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忧虑。他认为,即使是像尧舜这样的贤明君主,如果未能在此地推行仁政和教化,也无法改变这里的困苦。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催租谣
八月冷风获未毕,老农在田吏在室。
呼农尔来前,尔胡不知律。
悬官新政催科急,百里官粮限三日。
南城豪弁虎而翼,前日圜扉辱徽纆。
西街旧宦居要职,昨日公庭被呵叱。
谅尔小民不能匿。
吏色扬扬老农泣,牧豕儿归觅枣栗。
大把关
翳翳下斜阳,暧暧见村坞。
荒林老树边,聚落成三五。
门外放鸡豚,檐前坐翁姥。
秋禾既登场,冬菜亦生圃。
沽酒不用帘,猎兽或张弩。
地利本硗瘠,民俗复椎鲁。
生当太平时,居然称乐土。
惟闻静德僧,畏尔采樵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