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长安古寺次波村韵》
《过长安古寺次波村韵》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琉璃开净域,孤磬窅然清。

不染虚空色,君听起灭声。

妙明无二法,彼佛即群生

谁證风尘底,逍遥出世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世(chū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平凡或低微的地位或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或地位的意思。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琉璃(liú lí)的意思:指透明如玻璃、颜色艳丽的东西。

起灭(qǐ miè)的意思:指事物的兴起和消亡,表示事物的起落和变化。

群生(qún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生物或事物聚集在一起生存或繁衍。

世情(shì qíng)的意思:指世界上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无二(wú èr)的意思: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佛教修行场景。首句“琉璃开净域”,以琉璃象征佛教的清净世界,开净域则暗示了进入一个精神净化的境界。接着,“孤磬窅然清”描绘了寺庙中悠远清脆的钟声,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

“不染虚空色,君听起灭声”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空性和因果律。不染虚空色意味着在佛教的视角下,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起灭声则是对世间万物生灭无常的直观描述,引导读者倾听并理解这一深刻的生命哲学。

“妙明无二法,彼佛即群生”强调了佛教中“妙明”的概念,即宇宙万物的本性是光明而纯净的,没有二元对立,佛与众生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体现了佛教的平等观和慈悲心。

最后,“谁證风尘底,逍遥出世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在纷扰的尘世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许多寻求精神解脱之人的共同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清净、空性、因果、平等与超脱的主题,既富有哲理深度,又蕴含着对精神自由的深切渴望。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东台

筑台俯园木,亦既覆华宇。

主翁达生者,作诗榜门户。

谓台乃主人,吾身同逆旅。

台还谓公言,无易浪称与。

天地犹大块,况此一抔土。

我昔未为台,蚁垤动欲雨。

翁欲事畚筑,金锤莫论堵。

轩陛因冠带,松筠渐俦侣。

万物固何常,今日乃前古。

高岸化深谷,白波起桑圃。

短长虽有间,相去能几许。

翁閒宾客至,只此见芳醑。

翁仁妻孥乐,且以馔肥羜。

高明照图史,启塞顺寒暑。

鄙夫不能此,蟋蟀赋其除。

台公默相忘,勿复问宾主。

(0)

点绛唇

今古凡花,词人尚作词称庆。紫薇名盛。

似得花之圣。为底时人,一曲稀流咏。花端正。

花无郎病。病亦归之命。

(0)

含笑花

此花枝叶山矾类,气味虽殊本共行。

铁定青门瓜魄变,否因李白酒魂香。

紫唇半吐胭脂重,素脸初开玉色装。

懊恼酴醾诧名色,乱施冶鬓过低墙。

(0)

咏史·其二慕容恪

五族交飞日月昏,就中造化尚堪论。

景云峰起龙城里,犹为遗黎忆太原。

(0)

烈女秋

阳台春梦逐浮云,灯影西风独闭门。

一点清心霜六月,半帘红叶雨黄昏。

守符终古渐台水,坠血经今金谷园。

何事文君无雅操,琴声一动便思奔。

(0)

孟子.孟子见梁惠王

道气凄凉七百年,招贤一举独非天。

当场礼义难分别,回首空山重惘然。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