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廊庖牛,西廊击鼓。
大珠如烛明月光,钗声隔帷众妓舞。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大海(dà hǎi)的意思:比喻广阔无边的海洋,也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或领域。
刁斗(diāo dǒu)的意思:形容人狡猾、狡诈。
海风(hǎi fēng)的意思:海洋上的风,也用来比喻新鲜、清新的感觉或气息。
击鼓(jī gǔ)的意思:指鼓声响起,表示开始行动或发动攻击。
军装(jūn zhuāng)的意思:指军人穿戴的服装,也可泛指军队。
马蹄(mǎ tí)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苜蓿(mù xu)的意思:指事物顺利发展,充满希望。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鸳鸯(yuān yāng)的意思:指夫妻恩爱、形影不离的意思。
月光(yuè guāng)的意思:指月亮的光,也比喻没有积蓄或手头拮据。
烛明(zhú míng)的意思:形容非常明亮,照得非常亮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既有宴会的热闹与奢华,又有战场的残酷与悲凉。开篇“东廊庖牛,西廊击鼓”,以对称的句式展现了宴会的盛大场面,牛被宰杀,鼓声震天,预示着盛宴即将开始。
接着,“大珠如烛明月光,钗声隔帷众妓舞”描绘了宴会中的歌舞升平,珠光宝气映照如同明月,女子们的钗声隔着帷幕传来,舞动的身姿令人陶醉。这种对比鲜明的描写,既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也暗示了宴会背后的虚幻与短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战场的描述。“大海风凄,长城正雨。军装在泥,马蹄不得举。”海上的风凄厉,长城上正下着雨,士兵们穿着沉重的军装,在泥泞中艰难前行,无法抬起马蹄。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艰辛。
“刁斗紧,翔雁稀。苜蓿瘦,榆树肥。”刁斗是古代军队中用来计时的器具,紧绷的刁斗声象征着紧张的战事;翔雁稀少则暗示了战场的辽阔与荒凉。而“苜蓿瘦,榆树肥”则是通过植物的状态反衬出战场的破坏与荒芜。
最后,“榆树千丈,鸳鸯来飞。”榆树高耸入云,鸳鸯前来飞翔,这一景象似乎是对前文战场残酷的反差,象征着和平与生机的回归,但同时也可能隐含着对战争结束后的重建与希望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宴会的繁华与战场的残酷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与命运的深沉感慨。
坐见茅斋一叶秋,小山丛桂鸟声幽。
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
日日不离山,爱山终不厌。
因地端有来,及此若尚欠。
当轩出巑屼,昏膜遽效砭。
枝撑檐楹窄,明灭烟云暂。
幽禽时一鸣,隐约隔天堑。
早闻群玉峰,世境未易占。
却应三昧力,易致兹可验。
便拟绝高深,两足恐不赡。
幻化浪攀缘,胶扰窘囊槛。
会须揖清风,方暑对枕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