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日月》
《日月》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
xiānqín / shījīng

yuèzhūzhàolínxià

nǎizhīrénshìchù

néngyǒudìng
níng

yuèzhūxiàshìmào

nǎizhīrénshìxiānghǎo

néngyǒudìng
níngbào

yuèzhūchūdōngfāng

nǎizhīrényīnliáng

néngyǒudìng
wàng

yuèzhūdōngfāngchū

chù

néngyǒudìng
bàoshù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古(bù gǔ)的意思:不符合古代的风尚、道德或价值观念。

出自(chū zì)的意思:出自表示某事物或某人的来源或出处。

德音(dé yīn)的意思:德音是指以德为准则,言行正直,诚实守信的声音。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古处(gǔ chǔ)的意思:指过去的地方或时代。

临下(lín xià)的意思:指临近末日或危急关头。

能有(néng yǒu)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华、有能耐

无良(wú li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良心,行为恶劣,不顾他人利益的态度。

下土(xià tǔ)的意思:指下葬,埋葬。

相好(xiāng hǎo)的意思:指彼此感情深厚、相互关心、亲密无间的朋友或亲人。

也可(yě kě)的意思:也可以;也行

照临(zhào lín)的意思:照顾、照料

自出(zì chū)的意思:自己出来,指自己主动出现或自己发表。

日居月诸(rì jū yuè zhū)的意思:指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居住,不愿外出或迁移。

注释
居、诸:语尾助词。
乃:可是。
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
逝:助词。
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古处:一说旧处,和原来一样相处;一说姑处。
胡:何,怎么。
定:止。
指心定、心安。
宁:一说乃,曾;一说岂,竟然,难道。
我顾:顾我。
顾,念。
冒:覆盖,照临。
相好:相爱。
德音:好名誉。
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终。
畜,同“慉”,喜爱。
不卒,不到最后。
不述:不循义理。
注释2

⑴居、诸:语尾助词。

⑵乃:可是。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

⑶逝: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古处:一说旧处,和原来一样相处;一说姑处。

⑷胡:何,怎么。定:止。指心定、心安。

⑸宁:一说乃,曾;一说岂,竟然,难道。我顾:顾我。顾,念。

⑹.冒:覆盖,照临。

⑺相好:相爱。

⑻德音:好名誉。

⑼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终。畜,同“慉”,喜爱。不卒,不到最后。

⑽不述:不循义理。

翻译
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
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呀。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把那些无良之行都忘了吧。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尊君如父,亲君如母,君却不以善终报我。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啊!
译文

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呀。?太阳啊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把那些无良之行都忘了吧。?太阳啊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尊君如父,亲君如母,君却不以善终报我。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啊!

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申诉怨愤的诗。《毛诗序》说:“《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朱熹《诗集传》说:“庄姜不见答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诉之。言日月之照临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处,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都说此诗作于卫庄姜被庄公遗弃后,以此诗作者为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而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寿为救伋,亦死,后人伤之,为作此诗。今人一般认为这是弃妇怨丈夫变心的诗。

诗的第一章把读者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的光辉照耀下,一位妇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诉: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样顾念我!以后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诸”作为起兴,还有一种陪衬的作用。日月出自东方、照临大地,是有定所,而结为夫妇的“之人”竟心志回惑,“胡能有定”。作者之所以反覆吟咏日月,正是为了陪衬其反覆强调的“胡能有定”的。

第二第三章承第一章的反覆咏叹,真是“一诉不已,乃再诉之,再诉不已,更三诉之”(方玉润《诗经原始》)。第四章沉痛已极,无可奈何,只有自呼父母而叹其生之不辰了,前面感情的回旋,到此突然一纵,扣人心弦,“埋怨父母极无理,却有至情”(牛运震《诗志》)。

诗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弃妇的内心痛苦,而是着重于弃妇的心理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有种被遗弃后的幽愤,指责丈夫无定止。同时她又很怀念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能够“顾”(想念)她,“报”(答理)她。理智上,她清醒地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情感上,她仍希望丈夫“畜我”以“卒”。朱熹《诗集传》说:“见弃如此,而犹有望之之意焉。此诗之所为厚也。”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又恰恰是弃妇真实感情的流露。因此,《日月》能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延伸解析古代学者以为这是首弃妇声诉幽怨的愤诗,且很多人认定是“卫庄姜”(卫庄公夫人)感喟“州吁之难”(卫庄公庶子“公子州吁”弑杀庄姜养子、卫桓公“姬完”的宫廷政变)的穷困诗。这种观点看似成立的理由是比较充分的,日月比喻国君与夫人,未亡人庄姜目睹宫廷剧变(卫公子州吁首开弑杀犯上之风,挑衅姬周宗法制度,被时人认为大逆不道),所以作诗追念先君亡夫,痛惜枉死的嗣君养子,哀叹自己的不良遭际但是仔细研究诗中细节,弃妇之说则疑窦颇多。尤其是抱怨父母一节,既不合于周人礼法(强调“孝悌”),也语意突兀:常人以给父母养老送终为俗,怎可颠倒要求父母终养自己?实际上结合周初历史和邶人的渊源,综合看待《国风.邶风》的低闷、忧郁风格,将这首诗同样视为殷遗怀旧的歌谣可能才更靠谱。熟悉中国上古史的研究者都知道:周朝推翻商朝后,最初的政策对亡国民众比较友好,武王君臣采取了各种措施极力安抚;后来因殷顽叛乱、周公旦才在镇压平叛后对其施以重大惩罚。如果扩大思路,将周人、商人这段恩怨变化的背景套入到《邶风.日月》篇中,则很多细节就更容易对号入座、解释通畅。日月起兴,是因为天道有恒,衬托人世容易变幻,暗喻商族亡国亡族(没有灭族,大贵族微子、萁子和其他小贵族保留了商族血脉,但纣王和武庚禄父这条主根化为浮云了)的沧海桑田悲剧。两厢难处,是当年周、商两族复杂关系的真实写照。处境飘摇窘困,是因为大叛乱后惩罚加身。作为曾经显赫、现在弱势的“殷顽”,自然会抱怨周朝,很容易将所有灾难都委过周室而不愿意深刻自省。所以诗中屡屡出现“逝不古处”、“宁不我顾”……、“德音无良”的抱怨,希冀处境得到改善,如此才“俾也可忘”。抱怨父母其实完全是比喻。犹如说:我们商人的祖先是天下共主,轮到我们这代人却不仅失去霸权,还因两次战败(前为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后为周公东征的二次征服),宗族亲人被离析打散、族群主体被监视居住。“胡能有定?报我不述。”也可以顺理成章解释。中国上古传统,灭人国而不绝其祀,夏、商、周三代均遵循这条重要国际规则。传说夏后(夏朝君主的称号)册封上古著名氏族为诸侯(实际上是认可);汤王灭桀,也专门册封禹王的后人,承认各地氏族部落首领的诸侯地位(夏商封建都不是严格意义的封建制度,所谓封国其实是氏族部落或更大型的联盟而非地域国家,周朝的封建制才是真正意义的叠层封建联盟体制,周朝封国很多都是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地域型国家);武王遵守传统,册封周人认定的上迄黄帝、炎帝、下止夏禹、商汤的后裔为诸侯。只是由于武庚组织叛乱,周公才粉碎了武庚的政权,重新安排处置“殷顽民”。诗中的“报我不述”应该是指武庚政权被粉碎的事情,作者认为周朝这样处置不合古礼和惯例。对这首诗的新解属于个人的一家之说,可以存疑,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深度研究和发掘,权当是对继承发扬我国古老的国学文化略效绵薄之力。如果新说被证明成立,那么《邶风.日月》的创作时间就不是春秋,而是远为久远的周初。这首诗文辞古朴、风格与《邶风.柏舟》雷同也就相当自然,前面仔细分析过“柏舟”、可以更肯定的说和周初的大叛乱关系密切。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篇,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不尽之感。诗人通过日月的运行,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深。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开篇便以宏大的天文景象描绘日月照耀大地,衬托出诗人心中对亲人的关注和思念之广泛无边。接着,“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些与亲人共同度过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诗人质疑天地间难道没有固定的规律吗?为何不能让我时常见到亲人的面容呢?这种情感在现代读者看来依然触动心弦。

随后几段,诗人以日月的出没反复表达自己的哀思。每当看到日月运行,就会想起家人,感到无尽的孤独和不舍。例如,“日居月诸,下土是冒。”这里“冒”有遮盖、掩藏之意,意味着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如同大地覆盖一切,不可避免。

最后一段,“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表达了诗人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对未能尽孝的心痛。这里“畜”字有养育、抚育之意,而“不卒”则是未能完成孝道之悲。

整首诗通过日月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有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尽哀思。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常见,也是《诗经》许多篇章共同的情感主题之一。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寄王长史

汝颍俱宿好,往来托层峦。

终日何寂寞,绕篱生蕙兰。

(0)

送人还荆州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0)

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

恋亲时见在人群,多在东山就白云。

独坐焚香诵经处,深山古寺雪纷纷。

(0)

野寺寓居即事二首·其一

南山色当户,初日半檐时。

鹤去卧看远,僧来嫌起迟。

窗明云影断,庭晓树阴移。

何处题新句,连溪密叶垂。

(0)

杭州观潮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苍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碚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0)

和李十二舍人裴四二舍人两阁老酬白少傅见寄

罢草王言星岁久,嵩高山色日相亲。

萧条雨夜吟连晓,撩乱花时看尽春。

此世逍遥应独得,古来闲散有谁邻。

林中长老呼居士,天下书生仰达人。

酒挈数瓶杯亦阔,诗成千首语皆新。

纶闱并命诚宜贺,不念衰年寄上频。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