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重 阳 夜 集 兰 陵 居 与 宣 上 人 联 句 唐 /李 益 蟋 蟀 催 寒 服 ,茱 萸 滴 露 房 。酒 巡 明 烛 刻 ,篱 菊 暗 寻 芳 。
[李 益 ]新 月 和 秋 露 ,繁 星 混 夜 霜 。登 高 今 夕 事 ,九 九 是 天 长 。
[广 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滴露(dī lù)的意思:形容水滴落下或露水凝结的声音。
繁星(fán xīng)的意思:形容星星非常多,密集如织。
寒服(hán fú)的意思:指在寒冷的季节穿着适合防寒的服装,比喻做事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处理,不可过于冒进或盲目乐观。
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九九(jiǔ jiǔ)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或程度深。
刻烛(kè zhú)的意思:指夜间工作或学习过度,熬夜到深夜时,需要点燃蜡烛来照明。
篱菊(lí jú)的意思:篱菊是一个比喻,形容人的才华或者品德隐藏在平凡之中,不被人们所重视。
露房(lù fáng)的意思:指房屋的屋顶没有盖好或有漏洞,容易被雨水淋湿。也用来比喻暴露的秘密或隐私。
明刻(míng kè)的意思:明确规定的刻限。
秋露(qiū lù)的意思:秋季的露水
蟋蟀(xī shuài)的意思:比喻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强、顽强的精神。
寻芳(xún fāng)的意思:寻找芬芳的香味或美好的事物。
茱萸(zhū yú)的意思:指坚贞不屈、永不改变的品质和态度。
- 注释
-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叫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寒服:秋冬季穿的厚衣服。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认为佩戴可以避邪。
露房:有露水的房屋,可能指室外或有露珠的室内。
明刻烛:明亮如蜡烛的灯火。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象征着秋天。
寻芳:寻找花香,此处指欣赏菊花。
新月:农历月初的月亮。
秋露:秋天的露水。
夜霜:夜间结出的霜。
登高:在重阳节习俗中,人们登高望远。
九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因两个九相加为18,象征长久。
天长:寓意天长地久,长寿。
- 翻译
- 蟋蟀鸣叫催促着换上厚衣,茱萸枝头滴落露水的房。
举杯共饮直到深夜明亮如蜡烛,篱笆边的菊花在暗中寻找香气。
新月与秋露相伴,繁星混入了夜间的霜华。
今日登高赏月,因为今晚是九九重阳节,寓意天长地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景象。开篇两句“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写出了秋虫鸣叫,天气转凉,屋檐上水珠滴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微冷的氛围。
接着,“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则是诗人夜饮之乐,同时也在寻觅那些幽深处的菊花。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三句,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天空中初升的新月与秋露相呼应,以及夜色中繁星点缀、霜花隐现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宇宙之大、生命之短的感慨。
最后,“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则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处,对于时光流转和天地不仁的感悟。这里的“九九”,即指重阳节,也寓意着时间的悠久和生命的短暂,而“是天长”,则是在强调天地万物相比之下,人的寿命确实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构建了一幅深远而又具有哲理思考的画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居寄友生
莎径荒芜甚,君应共此情。
江村雷雨发,竹屋梦魂惊。
社过多来燕,花繁渐老莺。
相思意何切,新作未曾评。
戊辰岁江南感怀
忽忽动中私,人间何所之。
老过离乱世,生在太平时。
桃李春无主,杉松寺有期。
曾吟子山赋,何啻旧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