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祖(chū zǔ)的意思:指某一种事物的最初祖先或创始人。
从初(cóng chū)的意思:从一开始,从最初阶段
丹药(dān yào)的意思:指能够治疗疾病或延年益寿的药物。
堤防(dī fáng)的意思:指防止水流冲毁的河道或水库的建筑物,也用于比喻防范和抵御外来的侵害。
粉饰(fěn shì)的意思:掩饰真相,修饰事实,用虚假的外表掩盖真实的本质。
凤髓(fèng suǐ)的意思:指文章或诗词的精华部分,比喻事物的精髓或最重要的部分。
公何(gōng hé)的意思:公平正义,无可厚非
冠巾(guàn jīn)的意思:指权势显赫、威风凛凛。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牛耳(niú ěr)的意思:形容人能力强,才智出众,能够掌握大权或领导他人。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省事(shěng shì)的意思:省去麻烦,简化过程,减少工作量
图书(tú shū)的意思:指书籍、图书馆等与书有关的事物。
执牛耳(zhí niú ěr)的意思:执牛耳是指牵引牛耳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比喻引导别人或执掌大权。
- 注释
- 未能:没有能够。
葱岭:古代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要道。
初祖:道教或佛教中的创始人。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洞宾:道教仙人吕洞宾。
煎凤髓:炼制凤凰的精髓(比喻珍贵的仙丹)。
此老:这位年长的人。
执牛耳:比喻在某领域有权威或领导地位。
何人:指代谁。
笈:古代盛放书籍或物品的竹箱。
丹药:道教或医药中的灵丹妙药。
堤防病:预防疾病。
粉饰贫:用知识或学问来掩盖贫困。
老觉:老僧。
僧:僧人。
差省事:较为轻松省心。
韩公:指韩愈,唐代文学家,这里可能借指世俗之人。
强冠巾:勉强戴上世俗的帽子(指保持官职或社会地位)。
- 翻译
- 未能跟随初祖去葱岭,也不去寻访蓬莱仙人洞宾。
炼制仙丹之事还得归功于这位长者,而谁又能接下领导的重任呢?
丹药存放在笈中以防止疾病,书籍摆满案头以掩饰贫困。
年迈后觉得做僧人较为省心,韩公何必还要勉强戴上世俗的冠巾。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再和宿囊山三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隐居生活情趣的诗句。
"未能葱岭从初祖,不也蓬莱访洞宾。" 这两句表明诗人并没有像传说中的仙人那样去寻找仙境,而是选择了现实中的隐居生活,拒绝了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
"煎凤髓须还此老,执牛耳更属何人。"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平淡的心态。"煎凤髓"是指煮制药材以求长生之意,而"执牛耳"则象征着与世隔绝,专心于自己的修炼。这里的"此老"和"何人"都指代诗人自己,强调了他对当前生活状态的认同。
"笈储丹药堤防病,案设图书粉饰贫。"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用丹药来预防疾病,并通过阅读图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粉饰贫"意味着虽然生活简朴,但精神上是充实的。
"老觉为僧差省事,韩公何必强冠巾。"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出家做和尚的态度,以及对韩愈等文人的批评。这里的"老觉"可能是指自己或隐喻一般的隐士,而"韩公"即唐代文学家韩愈,"强冠巾"意味着勉强地去模仿别人,而非出自内心真实的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个人选择和精神世界的强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建隆回呈俞秀老
瘦骨崚嶒耸碧峰,应缘曾住大明东。
道吾埋没今何处,少室分张昔已空。
殿阁不移秋际影,松篁犹韵晓来风。
为人彻困无人解,借问三生庞德翁。
次韵罗正之朝散到临颍见寄
何事委天数,平生嗤李寻。
同时得君子,如古惜分阴。
白发日非故,黄花秋似深。
谁知千里驾,中有岁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