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始(běn shǐ)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本。
成性(chéng xìng)的意思:指某种习性或性格特征已经形成并难以改变。
持操(chí cāo)的意思:持守原则,坚守操守
存存(cún cún)的意思:存留、保存
道义(dào yì)的意思:指道德和义理,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行为的准则。
根源(gēn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起因或根本原因。
流末(liú mò)的意思:流末指的是物体的末端或者尽头。在引申意义上,它也可以表示某种事物或者现象的最后阶段或者末尾。
乃可(nǎi kě)的意思:可以、能够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时俗(shí sú)的意思:指社会风尚和习俗。
条达(tiáo dá)的意思:指言辞直截,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沈的《古意二首(其二)》。诗中以种树为喻,强调事物的根本与源头的重要性。"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意思是说种植树木必须稳固根基,清澈的流水源于源头的清洁。接着,诗人指出只有找到事物的根本原理,后续的发展和影响才能说得通。"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表达了这个观点。
诗人进一步将这一道理引申到圣贤的教诲和道德修养上,认为圣贤的初衷和行为准则,如同树木的生长规律一样,自然流畅,无需过多的外在约束。然而,世俗之人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枝节,忽视了根本的道德操守,这只会徒增烦恼,无法真正实现内心的修养。最后,诗人强调保持本性,遵循道义,才是进入智慧之门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劝诫人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把握事物的根本,而非仅追求表面的繁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