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偷声木兰花.寒日》
《偷声木兰花.寒日》全文
清 / 范安澜   形式: 词  词牌: 偷声木兰花

同云密布天将雪。风力寒威殊凛冽寄迹江村。

拥火倾樽只闭门。打头容膝茅屋

一枕游仙清梦足。晓起填词。填到邻鸡唱午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打头(dǎ tóu)的意思:指在一系列事物或行动中,排在最前面,起带头作用。

风力(fēng lì)的意思:指风的力量,比喻力量强大或势不可挡。

寄迹(jì jì)的意思:离开原处,暂时栖身于别处。

鸡唱(jī chàng)的意思:指黎明时分鸡鸣的声音,比喻事情即将发生或即将开始。

凛冽(lǐn liè)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严寒凛冽。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密布(mì bù)的意思:形容事物分布得很密集。

容膝(róng xī)的意思:容膝指能够容纳在膝盖上,形容亲密无间、相互依偎的关系。

填词(tián cí)的意思:

[释义]
(动)按照词的格律作词,因为必须严格地按照格律选字用韵,所以叫做填词。
[构成]
动宾式:填|词
[例句]
这首曲子没有完成;需要填词。(作谓语)

天将(tiān jiàng)的意思:指天命所归,天赋的才能。

同云(tóng yún)的意思:指同一个云彩,形容人们志趣相投,情投意合。

头容(tóu róng)的意思:指人的形象或容貌。

午时(wǔ shí)的意思:指中午时刻,也可指时间拖得很长。

一枕(yī zhěn)的意思:一夜之间

鉴赏

这首《偷声木兰花·寒日》由清代诗人范安澜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寒日中的静谧景象。

首句“同云密布天将雪”,以“同云”点明天空阴沉,预示着即将降雪,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冬日氛围。接着“风力寒威殊凛冽”,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寒冷,风力强劲,寒气逼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寄迹江村,拥火倾樽只闭门”,描述了诗人在江边村落中,围炉饮酒,闭门独处的情景。这里的“拥火”、“倾樽”、“闭门”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严寒中寻求温暖与宁静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打头容膝黄茅屋”,则转而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陋与朴素,黄茅屋作为背景,更加凸显了生活的质朴与自然。这种简朴的生活环境,与前文的饮酒取暖形成对比,更显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淡然与超脱。

最后,“一枕游仙清梦足,晓起填词,填到邻鸡唱午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梦境获得心灵的慰藉,以及在清晨醒来后继续创作的场景。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体而言,《偷声木兰花·寒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冬日寒日中的生活场景,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作者介绍

范安澜
朝代:清

范百禄(1029-1094)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时治平水灾,大臣方议濮礼,百禄对策曰:“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昔汉哀尊共皇,河南、颍川大水;孝安尊德皇,京师、郡国二十九大水。盖大宗隆,小宗杀;宗庙重,私祀轻。今宜杀而隆,宜轻而重,是悖先王之礼。礼一悖,则人心失而天意睽,变异所由起也。”对入三等。
猜你喜欢

又闻边报四首·其三

玉帛朝驰盟暮寒,覆车胡不鉴燕山。

未闻一范出乘塞,忽报六符来叩关。

孙氏已凭江立国,孔融误以许为寰。

洛花岁岁无消息,极目芦洲更蓼湾。

(0)

题江贯道山水十绝·其十

一匹好东绢,天寒家未温。

尽教儿拆绣,闲管妇无裈。

(0)

留山间种艺十绝·其九末利

一卉能令一室香,炎天尤觉玉肌凉。

野人不敢烦天女,自折琼枝置枕傍。

(0)

留山间种艺十绝·其一梅

鄙事关人智浅深,漆堪成器楮堪衾。

自怜到死犹迂阔,纯种梅花作墓林。

(0)

即事十首·其八

突薪初不戒,绠缶始言功。

累甓为墙壁,前人智未工。

(0)

观三叠泉

五老峰北嵯峨颠,龙泉三叠来自天。

只因开辟便有此,山云蔽护经岁年。

一朝何事失扃鐍,樵者得之人共传。

欲往从之人惮远,险溪绝壑穷攀缘。

初疑霜崩涌天谷,翻若云奔不岩宿。

散为飞风飏轻烟,垂似银丝贯珠玉。

随风变态难尽名,观者洞骇心与目。

清寒侵袂心益爽,清甘熨齿手屡掬,我欲揽之作玉虹。

似开九丈锦屏风,有若插碧金芙蓉。

笑骑挥斥凌太空,穷源直到天河东。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