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译 经 清 衍 大 师 宋 /苏 颂 辇 寺 栖 迟 不 计 年 ,衡 门 无 异 对 林 泉 。试 闱 给 笔 频 辞 命 ,译 馆 翻 经 屡 奏 篇 。九 陌 尘 埃 方 外 境 ,六 时 香 火 静 中 缘 。思 陪 丈 室 谈 名 理 ,自 愧 常 为 俗 累 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计(bù jì)的意思:不考虑;不计较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辞命(cí mìng)的意思:指辞去生命,表示以死相拒,宁死不屈。
翻经(fān jīng)的意思:指对经书进行翻阅、研读。
方外(fāng wài)的意思:方外指的是离开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也可以表示远离俗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衡门(héng mén)的意思:衡门是指守门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让进。形容对人不加以区别对待,一视同仁。
九陌(jiǔ mò)的意思:形容人多拥挤的场面。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六时(liù shí)的意思:指时间的六个时刻,即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和晚上。
名理(míng lǐ)的意思:指名声和道理,即名誉和道理。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试闱(shì wéi)的意思:指通过考试或试用来选拔人才。
俗累(sú lèi)的意思:指庸俗浅薄、不高尚的人或事物。
谈名(tán míng)的意思:谈论或评价一个人的名字或名声。
外境(wài jìng)的意思:指外面的环境或条件。
无异(wú yì)的意思:没有区别;没有差异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丈室(zhàng shì)的意思:指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夫妻之间的家庭和睦。
- 注释
- 辇寺:宫殿和寺庙。
栖迟:停留。
计年:多年。
衡门:简陋的门,指隐居之处。
林泉:山林泉边,象征自然清幽。
试闱:科举考试场所。
给笔:接受笔墨任务。
辞命:推辞任命。
译馆:翻译经书的地方。
九陌:京城中的大道。
尘埃:比喻世事纷扰。
方外境:超脱尘世的境地。
六时:一日六次,指寺庙的早晚课。
香火:寺庙中的香烟和灯火,象征信仰。
丈室:大师的书房。
谈名理:讨论哲学道理。
俗累:世俗的牵累。
牵:被牵扯。
- 翻译
- 我在宫殿和寺庙中停留多年,如同在山林泉边度过
频繁地拒绝朝廷的任命,专心于翻译佛经的工作
身处繁华都市却如世外之地,每日沉浸在寺庙的香火与宁静中
渴望能与大师们在书房中讨论哲理,却常为自己世俗事务所牵绊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寄译经清衍大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完全脱离尘世俗务的感慨。首句“辇寺栖迟不计年”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居住在寺庙中的情景,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留恋。次句“衡门无异对林泉”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环境的清幽,与尘世喧嚣形成对比。
“试闱给笔频辞命”反映了诗人虽然身在科举考试的场所,但多次推辞世俗职责,选择专注于翻译佛经的工作。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学问的执着。“译馆翻经屡奏篇”直接描述了他在译经馆的辛勤翻译,成果丰硕。
“九陌尘埃方外境”暗指京都的繁华与寺庙的超然,诗人将尘世的纷扰比喻为“九陌尘埃”,而寺庙则是远离尘嚣的清净之地。“六时香火静中缘”则描绘了寺庙日常的宗教活动,香烟缭绕,僧人修行,充满了禅意。
最后两句“思陪丈室谈名理,自愧常为俗累牵”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大师深入探讨佛法,但又为自己时常被世俗事务牵绊而感到惭愧。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孟郁兄偕陈参戎帅兵平山东妖贼赋此以壮其行
献赋仍牢落,胡为复此行。
雄文真宰妒,华发壮心惊。
感遇甘投笔,忧时欲请缨。
分庭丞相府,借箸贰师营。
那惜秦貂敝,翻誇汉帜明。
鳣堂辞问字,虎帐待谭兵。
六月歌常服,千山迓去旌。
抒怀呼鲁酒,密语合齐衡。
箭或传书至,檄知倚马成。
词锋堪却敌,诗草足长城。
妙算从天下,妖氛计日平。
掀髯称烈士,白面故书生。
不信繻终弃,还云砚可耕。
但留孤剑在,风雨匣中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