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杀浮萍绿,应妨看縠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澜(bō l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起伏不定,波动不安定。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浮萍(fú pí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无根基,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立场或主张。
泥滓(ní zǐ)的意思:指泥土、污泥等脏东西。
泉脉(quán mài)的意思:指水泉的源头和流动,比喻事物的根本和发展。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蛙声(wā shēng)的意思:指平凡而不起眼的声音或言语。
相分(xiāng fēn)的意思:相互分离、相互分开
- 鉴赏
这首明代黄衷的《方池》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池塘景象。
首联“方池方丈许,泉脉亦沄沄”,开篇即点明了池塘的规模与水源。方丈许,形容池塘虽小却规整方正,如同丈量后的标准尺寸;泉脉沄沄,则暗示了池水源自活水,不断流淌,生机勃勃。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池塘的精致小巧,又突出了其水源的丰富与活力。
颔联“竹影风烟入,蛙声日夜闻”,进一步描绘了池塘周围的环境。竹影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水面轻描淡写;而蛙声不绝于耳,日夜相伴,增添了池塘的生动与热闹。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竹影的静态美与蛙声的动态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颈联“波澜终不起,泥滓倘相分”,转而描写池水的平静与清澈。波澜不起,意味着水面如镜,没有丝毫扰动;泥滓相分,则强调了水质的纯净,没有杂质混入。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池水的静谧与清冽,给人以心灵的净化之感。
尾联“妒杀浮萍绿,应妨看縠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浮萍以情感,表达了对池中景色的喜爱之情。浮萍的绿色令人羡慕,似乎要遮挡了池面的波纹(縠文),这里的“妒杀”二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浮萍的茂盛,也流露出诗人对池中美景的欣赏与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方池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之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新春即事二首
竹爆腊寒尽,桃符春事来。
和风已披拂,暖日便徘徊。
曳杖閒挑菜,攀枝齼摘梅。
太牢虽有味,岂必胜登台。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