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昕爱山定忘返,我已兴穷归路晚。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石 鼓 寺 晚 归 宋 /李 新 野 鸟 音 喧 豗 ,苍 栾 翠 轇 轕 。冷 光 雪 色 陵 云 端 ,乱 流 江 势 侵 天 末 。蒙 衲 老 僧 初 睡 美 ,倚 榻 陂 龙 暗 摇 恬 。竹 庵 虎 子 呼 未 回 ,石 灶 茶 烟 寒 不 起 。阿 昕 爱 山 定 忘 返 ,我 已 兴 穷 归 路 晚 。悲 风 鸣 雁 一 声 声 ,眸 寒 更 觉 江 城 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风(bēi fēng)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风声。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寒更(hán gēng)的意思:指在夜晚时分读书学习。也泛指夜晚时分做事、努力工作。
虎子(hǔ zǐ)的意思:指年轻有为、勇猛威武的人。
江势(jiāng shì)的意思:指江河的水势,比喻事物发展的势头或形势。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陵云(líng yún)的意思:指高大的云层,也用来形容人的气势或声势浩大。
冷光(lěng guāng)的意思:形容眼神中透露出的冷漠、无情的光芒。
乱流(luàn liú)的意思:形容混乱不稳定的局势或状况。
鸣雁(míng yàn)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鸟音(niǎo yīn)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鸟儿鸣叫的声音。
侵天(qīn tiān)的意思:形容势力或威力极大,凌驾于天地之上。
石灶(shí zào)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坚硬冷酷,不为感情所动。
天末(tiān mò)的意思:指天空的尽头或边际。
喧豗(xuān huī)的意思:喧闹吵杂的声音和动作。
雪色(xuě sè)的意思:雪的颜色,指洁白无瑕的颜色。
摇尾(yáo wěi)的意思:形容恭顺谄媚,迎合他人。
云端(yún duān)的意思:指高处的云彩,比喻高远、飘渺的境界或理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傍晚时分回返石鼓寺的情景。首句“野鸟音喧豗,苍栾翠轇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一些喧哗声响的自然环境,野鸟的鸣叫与树木的摇曳交织在一起,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
“冷光雪色陵云端,乱流江势侵天末”两句,则通过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寒冷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冷光与雪色的交融,营造了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而“乱流江势侵天末”的江水,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广阔。
诗人通过“蒙衲老僧初睡美,倚榻陂龙暗摇尾”这两句,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傍晚时分悠然入睡的情景。这里的“蒙衲”指的是僧人的衣衫,而“倚榻陂龙暗摇尾”则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老僧安详的睡态,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竹庵虎子呼未回,石灶茶烟寒不起”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山中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这里的“竹庵”是指竹林中的小屋,“虎子”可能是一种野生动物或是比喻,而“石灶茶烟寒不起”则表现了山中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诗人通过“阿昕爱山定忘返,我已兴穷归路晚”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的深深喜爱和不愿离开的情感。这里的“阿昕”是一种叹息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我已兴穷归路晚”则是诗人在傍晚时分不得不返回寺庙的无奈。
最后,“悲风鸣雁一声声,眸寒更觉江城远”两句,则通过对风声和雁叫的描写,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诗人通过“眸寒更觉江城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江城在视野中越发遥远,这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也包含了心灵上的孤独与渺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情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热爱以及面对返回寺庙时的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