踰淮涉泗扫荆阙,死龙鞭笞无完鳞。
芦中人,芦中人,生为公相死为神。
白波(bái bō)的意思:指白色的波浪,比喻虚浮的事物或虚假的言辞。
被发(pī fà)的意思:指人的头发被揪住或拔掉。
鞭笞(biān chī)的意思:指用鞭子抽打,比喻严厉批评或严酷待遇。
博浪(bó làng)的意思:形容人的胸怀开阔,见识广博,志向高远。
波粼(bō lín)的意思:形容水面波动起伏,波纹连绵不绝。
不类(bù lèi)的意思:不同类别或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不能相提并论或相比较。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愤怒(fèn nù)的意思:指愤怒到极点,气得头发竖起。
公相(gōng xiāng)的意思:指公众的评价和观感。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化作(huà zuò)的意思:化作指将某种形态或状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或状态。
激烈(jī liè)的意思:形容情况或行为激烈、剧烈,充满激情和冲突。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粼粼(lín lín)的意思:形容水面闪烁明亮的样子
留侯(liú hòu)的意思:指留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流离(liú lí)的意思:形容人在外地漂泊流离,没有固定的居所或归宿。
龙鞭(lóng biān)的意思:比喻有权势的人对下属的严厉管束和控制。
落照(luò zhào)的意思:指太阳落下来的光景,也用来形容太阳落山的景象。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庙食(miào shí)的意思:指庙宇中的供品,比喻不劳而食、靠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过日子。
暮途(mù tú)的意思:指快要到晚上或天黑的时候。
逆施(nì shī)的意思:逆向行动,违背正常的做法或规则。
千祀(qiān sì)的意思:千百次的祭祀,形容非常虔诚地祭祀神灵。
切切(qiè qiè)的意思:形容非常迫切、殷切、急切。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如云(rú yú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多得像云一样。
入手(rù shǒu)的意思:开始做某件事情或采取行动。
山落(shān luò)的意思:山峰落下,形容山势陡峭。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松江(sōng jiāng)的意思:指心情舒畅,轻松愉快。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天道(tiān dào)的意思:指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也指上天的旨意。
痛饮(tòng yǐn)的意思:痛快地畅饮酒,形容豪情壮志或畅快淋漓的饮酒。
途穷(tú qióng)的意思:指道路尽头,没有出路或无法继续前进。
吴市(wú shì)的意思:吴市是指吴地的市场,比喻繁华热闹的市集。
吴山(wú shān)的意思:指无法逾越的障碍或困难。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佯狂(yáng kuáng)的意思:假装疯癫、装疯卖傻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一夕(yī xī)的意思:一夜之间,形容事物发生得非常快。
渔父(yú fǔ)的意思:渔夫、渔民
月白(yuè bái)的意思:形容月光洒在地面上,犹如白色的光线。
云轮(yún lún)的意思:指云彩像车轮一样旋转,形容云层密布、繁多。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状貌(zhuàng mào)的意思:指人或物体的外表、面貌。
斫鲙(zhuó kuài)的意思:指用斧头砍破鲙鱼的头,比喻做事直截了当,果断不犹豫。
作风(zuò f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团体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芦中人(lú 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困境中保持冷静、镇定的人。
被发佯狂(bèi fā yáng kuáng)的意思:被别人故意装疯作傻欺骗。
日暮途穷(rì mù tú qióng)的意思:指日落时分,道路已无出路,比喻情况十分困难,无法挽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伍相公庙丁亥被燬》,通过对芦中人的描绘,表达了对伍子胥这位忠臣悲剧命运的感慨。诗中的“芦中人”暗指伍子胥,他曾隐居芦苇之中,后因楚平王之怒而逃亡,最终在吴市被杀。诗人通过“慷慨辞宝剑”、“被发佯狂”等细节,展现了伍子胥的英勇与无奈,以及他胸怀大志,不惜生命以报国的决心。
“博浪铁椎”和“逾淮涉泗扫荆阙”等句,借用了刺秦的典故,象征伍子胥的复仇行动。然而,“死龙鞭笞无完鳞”又暗示了他的悲惨结局。诗人感叹“堂堂庙食几千祀”,伍子胥死后庙宇尚存,但最终“化作风中尘”,揭示了英雄的身后寂寞。
结尾处,“何时拔刀”表达了对伍子胥精神的怀念,希望能有像他那样的人再次挺身而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