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灭不肯寒,阳火如松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醇醪(chún láo)的意思:
味厚的美酒。《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乃悉以其装齎置二石醇醪。” 唐 高适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簷前举醇醪,灶下烹隻鸡。” 明 张煌言 《赠徐闇公年丈》诗之三:“明月开尊皆胜侣,春风入座似醇醪。”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喝了一口,觉得酒的确是醇醪好酒,浓香蜜口。”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火力(huǒ lì)的意思:指火焰的力量,也用来形容军事行动中的火力强大。
枯株(kū zhū)的意思:指已经枯死的树木或植物,比喻已经没有生命力或没有发展前途的人或事物。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诗家(shī jiā)的意思:指擅长写诗的人,也可指诗人或诗歌家。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偃蹇(yǎn jiǎn)的意思:形容行动不便或困难。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疑冰(yí bīng)的意思:形容心中有疑虑或怀疑的感觉。
郁郁(yù yù)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或心情忧郁
- 鉴赏
这首诗以松树为喻,生动描绘了松树在严寒中坚韧不屈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松树精神的赞美与向往。诗中“疑冰得火力,郁郁阳春姿”两句,将松树在寒冷中展现出的生机勃勃之态比作从冰中获得暖阳之力,形象地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宁灭不肯寒,阳火如松枝”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即使面临死亡也不肯屈服于严寒的精神,如同阳火般燃烧不息,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斗志。
接下来,“诗家有醇醪,酿此松中奇”两句,巧妙地将诗歌与松树的特质联系起来,暗示诗歌如同醇厚的美酒,能够酿造出松树独有的奇妙韵味,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而“一饮尽千山,枯株彼何为?”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歌的力量,仿佛能跨越千山万水,赋予枯萎的生命以新生,突出了诗歌对于人心灵的滋养与激励作用。
最后,“所以东坡翁,偃蹇不可羁”一句,借用了苏轼(东坡翁)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以及对束缚与约束的反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松树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高洁人格的追求,以及对诗歌艺术力量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