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冰弦(bīng xián)的意思:形容琴音清冷悠扬。
苍苍(cāng cāng)的意思:苍翠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出谷(chū gǔ)的意思:出谷是指离开家乡或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地方去闯荡、历险。
方闻(fāng wén)的意思:指得到消息或听到传闻。
分气(fēn qì)的意思:指人的气量小,容易生气、发脾气。
孤鹤(gū hè)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或孤立无援的状态。
含景(hán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跻攀(jī pān)的意思:指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假寐(jiǎ mèi)的意思:假寐指短暂的睡眠,也可以形容人在工作或学习中短暂地放松休息。
久怀(jiǔ huái)的意思:长期怀念或思念。
空明(kōng míng)的意思:形容空旷明亮,没有遮挡物。
了了(liǎo liǎo)的意思:了解得很清楚,非常明白。
了见(le jiàn)的意思:指明白、看透、了解清楚。
灵异(líng yì)的意思:形容超出常理的奇异、神秘的事物。
气候(qì hòu)的意思:指天气适宜,风和日丽,雨水适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秋意(qiū y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息或感觉。
如寄(rú jì)的意思:像寄托一样,形容依靠或寄托于某人或某物。
三摩(sān mó)的意思:指人们言行不一致,言语与实际相悖。
山翠(shān cuì)的意思:形容山上的树木繁茂、郁郁葱葱。
深邃(shēn suì)的意思:形容思想、眼神、目光等深沉而富有内涵。
石榻(shí tà)的意思:指坚硬的床铺,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
谁子(shuí zǐ)的意思:指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成就感到自负自满,看不起别人。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心目(xīn mù)的意思:心中的目标或理想
岩栖(yán qī)的意思:岩栖意为在岩石上栖息,形容人或动物生活在偏僻的、荒凉的地方。
夜分(yè fēn)的意思:夜晚分开,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阴林(yīn lín)的意思:指黑暗、阴森的森林,比喻困境、险恶的环境。
幽致(yōu zhì)的意思:幽静而精致。
幽兰(yōu lá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清雅、高洁的环境中成长,保持纯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质。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月初(yuè chū)的意思:指一个月的开始或开头。
云卧(yún wò)的意思:云朵躺卧在地上,形容云彩低垂、密布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事物的繁多或人口众多。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云际(yún jì)的意思:指云彩在天空中飘浮的景象,用来形容云层密集、连绵不断。
章甫(zhāng fǔ)的意思:指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
缁锡(zī xī)的意思:指黑色和银白色,形容颜色深浅不同。
三摩地(sān mó dì)的意思:指专心致志、入定沉思的境地。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游历西山,寻访白云深处僧人的画面。首句“秋山晚苍苍”展现出山色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深沉与宁静,引人遐想。接着,“引兴白云际”表达了诗人被这美景激发的兴致,欲追寻那白云缭绕的僧人踪迹。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描绘了他们听到山谷中的钟声,正准备返回源头继续骑行的场景。随后,诗人通过“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描述了登山的过程,心境如晴空般清澈,仿佛已达禅定之境。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寂静与清冷,凸显出僧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感叹“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表达对僧人超然物外生活的敬仰。
“经诵有时闲,了了见山翠”写僧人诵经的闲暇时光,以及他们对山色的深深欣赏。接下来,诗人借“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暗示自己也向往这样的隐逸生活,以琴声传达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描绘了他们在西峰稍作休息,月光悄然洒落的景象,诗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与梦境之中。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山林的契合,期待能有机会深入体验这种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