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发(bìn fà)的意思:指鬓角上的头发,常用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头发已经开始变白。
从人(cóng rén)的意思:遵循众人的意见或行动,没有独立思考和主见。
登台(dēng tái)的意思:指上台演出或发表演说。
调和(tiáo hé)的意思:指调节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协调、和谐。
封疆(fēng jiāng)的意思:封疆是指古代帝王对功勋卓著的将领或官员进行封赏,使其在边疆地区担任守卫和管理职责。
歌舞(gē wǔ)的意思:形容欢乐繁盛,喧闹热闹。
胡饼(hú bǐng)的意思:指虚假的东西,也可用来形容虚伪的人。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列鼎(liè dǐng)的意思:指列举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或物品。
流泉(liú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涌出,喻指文章或言辞流畅而有力。
前列(qián liè)的意思: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中处于前列或领先的位置。
人后(rén hòu)的意思:指一个人在背后做坏事或说坏话。
若何(ruò hé)的意思:如何;怎样
舍身(shè shēn)的意思: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或身体。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萧疏(xiāo sh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稀疏、冷落、荒凉。
指点(zhǐ diǎn)的意思:给予指导或指引。
朱门(zhū mén)的意思:指高门大户、富贵之家。
自多(zì duō)的意思:自我夸耀,自以为了不起。
尊前(zūn qián)的意思:在尊贵的人面前,表示恭敬和敬仰。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名为《登舍身台》其一。戚继光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台意若何?”以“舍身歌”开篇,暗示了诗人过去为国捐躯的决心与勇气,而今再次登上此台,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引人深思。
颔联“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通过描绘诗人站在台上,目光远眺边疆,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国家边防的忧虑,还有岁月无情带来的个人沧桑。鬓发的稀疏与白发的增多,不仅是年华老去的象征,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生命有限的感慨。
颈联“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已自多。”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分食胡饼的人,暗示在国家大事面前,自己甘愿站在幕后,支持他人。同时,“手掬流泉”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尾联“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诗人回望过去,那些豪华的府邸与宴饮之地,如今回想起来,似乎都在询问如何调和国家与个人的利益。这既是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也是对当前国家治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深关切。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国家边防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国家治理的深思,展现了戚继光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多面性与深邃的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九赋傅岩叟悠然阁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
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
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
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
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
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
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和陶示周掾祖谢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张安道见示近诗
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
殷勤永嘉末,复闻正始音。
清谈未足多,感时意殊深。
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风琴。
荒林蜩蚻乱,废沼蛙蝈淫。
遂欲掩两耳,临文但噫瘖。
萧然王郎子,来自缑山阴。
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
遗声落淮泗,蛟鼍为悲吟。
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