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宾主(bīn zhǔ)的意思:指客人和主人的关系,客人作为宾客,主人作为东道主。
不愧(bù kuì)的意思:表示符合预期,不辜负期望或名声。
杜陵(dù líng)的意思:指人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服膺(fú yīng)的意思:指心甘情愿地接受并遵守某种规章制度或者服从某个人的指挥。
公有(gōng yǒu)的意思:指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强调公众利益应当放在首位。
韩愈(hán yù)的意思:指才情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稽古(jī gǔ)的意思:指反复研究、反复琢磨,以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论人(lùn rén)的意思:以人为论据,以人为讨论的中心。
取材(qǔ cái)的意思:从某个地方获取材料或信息。
社稷(shè jì)的意思:社稷是指国家的神明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足数(zú shù)的意思:足够的数量或程度
- 翻译
- 寻求人才时就近取材,评价人物时则参考古代贤能。
郑公得到了杜陵的才子,晋公拥有韩愈这样的杰出人才。
在上位者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对待下属也能不失礼节和尊重。
这些言论值得我们深深铭记,其他的人才相比之下不足挂齿。
- 注释
- 求士:寻求人才。
近取材:就近选取可用的人才。
论人:评价人物。
远稽古:参考古代的历史和贤能。
郑公:指某位历史上的郑姓官员。
杜陵:地名,这里代指有才华的人。
晋公:指另一历史上的晋姓官员。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利社稷:有利于国家。
愧宾主:对宾客不亏待,保持主人应有的礼节。
服膺:衷心接受并牢记。
馀子:其他人。
- 鉴赏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题为《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制干(其三)》。全诗语言流畅,意境高远,颇具古文之风味。
开篇“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两句,表明作者在选择人才和评价人物时,既重视近期的表现,也不忘历史上的评判标准。这种做法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辩证的思考方式。
接下来的“郑公得杜陵,晋公有韩愈”两句,则是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如唐代的郑观、杜甫以及晋代的韩愈等。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名字在这里被用来象征最高水平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智慧。
“上思利社稷,下不愧宾主”一句中,“上思”指的是对国家大事的考虑,“利社稷”则是希望国家丰衣足食,百姓安居乐业。至于“下不愧宾主”,则表达了作者作为客人或部下的谦逊态度,不辱使命,保持自我价值。
最后,“斯言宜服膺,馀子未足数”则是说这样的高尚言论应受人敬佩,而赞誉他的美德和才华如同众多的孩子一样,无法一一列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追求以及个人品格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林日升景高之毗陵传氏馆
情好相投岁月深,那堪天外话离襟。
京华浊暑邻三伏,荆水清风直万金。
鸿雁稻粱聊老计,蛟龙云雨有初心。
三年名遂荣归去,椿桂堂前候好音。
挽武刚录能
世科赫奕登相续,官守端方石介如。
无节能开河内禀,进身耻觅帝城书。
秩终九品人称屈,善积千年庆有余。
马耳家声无失坠,二雏努力大门闾。
游温陵得未得之士四人作四爱诗·赠来叔泰来
清源吾爱陈来叔,紫帽家声蔼月评。
苦学心能通造化,择交足不出门庭。
人知长宋名先弟,谁识子由文胜兄。
听取缙绅传好语,可轩后有两魁星。
游温陵得未得之士四人作四爱诗·赠养仁若春
吾爱清源颜养仁,笔端有力重千钧。
奇才自合巍收第,他巧何妨且进身。
我老无能惟喜士,君名若出定惊人。
元宵相聚过寒食,不污东风一点尘。
游温陵得未得之士四人作四爱诗·赠顺夫履信
吾爱清源陈顺夫,妙龄足迹江湖上。
三湘舟里诗成束,百尺楼前酒满壶。
科目岂淹真后杰,世间谁饱满侏儒。
长安贵宦门如市,还有樽前此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