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同鱼队忙观社,翁入鸡窠且守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窗纱(chuāng shā)的意思:窗户上的纱帘,比喻对事物的了解浅薄或见识狭窄。
风传(fēng chuán)的意思:指消息传得很快,迅速传开。
槁木(gǎo mù)的意思:指枯死的树木,比喻人或事物失去活力、精神衰退。
霁日(jì rì)的意思:指天气转好,阳光明媚的日子。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斯人(sī rén)的意思:指某人的品德、才华、风范等超出常人,令人敬佩和仰慕。
推处(tuī chǔ)的意思:推托、推脱、推辞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榆火(yú huǒ)的意思:指虚有其表,没有实际作用或价值。
鱼队(yú duì)的意思:指一群鱼,比喻一群人或者一支队伍的行动一致,紧密配合。
- 翻译
- 清早的微风吹过庙宇的鼓声清晰可闻,阳光透过窗户纱幕洒进屋内。
孙子们跟随鱼队忙碌地参加社日活动,老翁则在家门口守护着家禽窝棚。
潮湿的地面和枯木交织,不知何处有榆树火种和杨花飘落。
焚烧山林却找不到隐士陶渊明的踪迹,又有谁知道这个人向往的是渔夫的简单生活。
- 注释
- 庙鼓:庙宇中的鼓声,象征节日或祭祀活动。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鱼队:比喻子孙们的热闹活动。
翁:指老人。
湿灰:指被雨水打湿的灰烬。
槁木:干枯的树木。
榆火:古代用榆木生火,此处可能象征简朴生活。
推处:隐居之处,暗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四蛇:《庄子》中提到的四个隐士,象征隐逸的生活理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贫的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历历晓风传庙鼓,曈曈霁日上窗纱。" 这两句以清晨的寺庙钟声和初升的太阳光线穿透窗户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淡雅的早晨氛围。
"孙同鱼队忙观社,翁入鸡窠且守家。" 这两句通过孩子们像鱼一般聚集观看村里的社日活动,以及老人安坐于鸡笼般的小屋中守护家庭的场景,展示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平静。
"已是湿灰并槁木,不知榆火与杨花。" 这两句写的是春天已经来临,但诗人却对那些常见的季节标志——榆树的火炬状花朵和杨树的白花—表示出一种无知或淡漠,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淡然态度。
"燔山无觅之推处,谁道斯人羡四蛇。"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通过形容某个地方像燃烧的山峰般难以寻觅,以及人们对“四蛇”(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四颠神蛇)不再羡慕的情感,诗人似乎在探讨现实与传说、理想之间的差距。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微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珍视和内心世界的深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