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重韩子,及睹乃不全。
武帝爱相如,既徵复忘贤。
贵远世咸尔,贱今理共然。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韩子(hán zǐ)的意思:指一个人为了迎合上级或权贵,不顾原则、道义,甚至背离自己的本心而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
汉主(hàn zhǔ)的意思:指汉族的君主,也泛指中国的君主。
贾生(jiǎ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小就有出众的才智和悟性。
难以(nán yǐ)的意思:困难、不容易
尼父(ní fù)的意思:指对别人的父亲不敬,不尊重。
排迁(pái qiān)的意思:排斥、驱逐、迁徙
弃捐(qì juān)的意思:放弃、抛弃、不再珍惜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效当(xiào dāng)的意思:适当;妥当。
英才(yīng cái)的意思:指具有出众才华和能力的人。
远世(yuǎn shì)的意思:指距离现在很久远的时代或世界。
政术(zhèng shù)的意思:指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技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览古十四首·其七》。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历史上的几个例子来表达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才士被冷遇的哀叹。
"鲁侯祈政术,尼父从弃捐。汉主思英才,贾生被排迁。始皇重韩子,及睹乃不全。武帝爱相如,既徵复忘贤。贵远世咸尔,贱今理共然。方知古来主,难以效当年。"
诗的开篇即提到鲁侯祈求政术而尼父被弃捐,这是对历史上才士不遇的反映。接下来,汉主思索英才却排斥了贾生,再次表达了才士遭遇冷漠的境况。"始皇重韩子"指的是秦始皇帝重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但最终并未完全采纳,这暗示着即便是统治者也不一定能识别真才。"武帝爱相如"则表明汉武帝曾经赏识司马相如的文学才能,但是后来却又忘记了他的贤行。
最后两句"贵远世咸尔,贱今理共然。方知古来主,难以效当年。"道出了诗人对历史上才士被尊崇而现今之才不受重用的感慨,以及对于无法复制古代英明统治者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和政治时事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