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无(dé wú)的意思:没有不...的
焚修(fén xiū)的意思:焚烧修行,指修行者在修炼中经历痛苦和困难。
功行(gōng xíng)的意思:指做出实际的事情,取得实际的成绩。也指积累功德,行善事。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几何(jǐ hé)的意思:指形状、图案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阙里(quē lǐ)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安宁宜人的地方。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庭芜(tíng wú)的意思:指庭院中杂草丛生,形容庭院荒芜、凋敝的景象。也用来比喻家道败落、家境贫困。
修真(xiū zhēn)的意思:修真是指修炼道德修养和修炼内功,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
宴坐(yàn zuò)的意思:在宴会上坐下来吃饭,泛指参加宴会。
厌烦(yàn fán)的意思:厌烦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感到厌倦和不耐烦。
淤泥(yū ní)的意思:比喻人心思险恶,阴险狡诈。
真谛(zhēn dì)的意思:真理的本质或核心
- 翻译
- 我在这里静坐了多少年,庭中的杂草已与台阶相连。
修炼真谛的路艰辛无比,修行的成果是否能圆满。
孔子在阙里留下的三百篇诗,全赖故乡流传的五千文。
如今连这些都不愿去读,更何况那淤泥中的莲花。
- 注释
- 宴坐:静坐。
几何:多少。
庭芜:庭中的杂草。
砌:台阶。
焚修:修炼。
真谛:真理或佛法。
苦:艰辛。
无圆:不能圆满。
阙里:指孔子的故乡曲阜。
诗三百:指《诗经》。
赖:依赖,依靠。
文五千:指《论语》五千言。
厌烦:厌倦。
淤泥莲:比喻身处困境的人或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宴坐家中的情景,庭院中杂草与石砌交织,显示出久未打理的迹象。作者通过“焚修真谛苦,功行得无圆”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艰辛和对圆满境界的追求不懈。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精神境界的渴望和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接着,“阙里诗三百,赖乡文五千”则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他或许是某个地方的文化代表,其诗歌数量之多、文章内容之丰富令人瞩目。然而,尽管如此丰富的文学财富,诗人却表现出一种厌倦,不愿再去阅读这些内容。
最后,“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则通过对比,将那些沉重而难以消化的知识比作淤积的污泥和未开的荷花,用以强调即便是自己所擅长的文学,也感到疲倦和无味。这里的“淤泥莲”又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不满,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知识追求的精神空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文学创作和精神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个在物欲与精神之间挣扎的人文士的内心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诃林长老明静照
庞眉老僧无住着,不问山林与城郭。
谈禅到处即跏趺,白昼天花如雨落。
心知一境万缘空,静与晴霄海月同。
锡振春山常伏虎,钵含秋水自藏龙。
问师今年僧腊几,手种苍松旧松子。
松身已作蛟龙鳞,定中一念犹未起。
白石垂萝净窈冥,炉香一炷两函经。
涧猿时擎野果供,山鬼或倚寒岩听。
荷为袈裟荔为带,世人见者皆再拜。
师言是悉有漏因,我今已入无色界。
十年奔走乱如丝,对榻空论不遂期。
每叹道缘于世浅,惟师与我最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