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沿江黄制置七首·其三》
《寿沿江黄制置七首·其三》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中用范老,幕下欧阳

玉人不受絷,白驹在场

乃知古君子,致泰由包荒

山深草木萃,海阔珍怪藏。

周公吐哺鸣凤高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驹(bái jū)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

包荒(bāo huāng)的意思:指负责救济困难群众、解决灾荒问题的官员或机构。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高冈(gāo gāng)的意思:指高耸的山峰或高岗,比喻高远的目标或高难度的任务。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鸣凤(míng fèng)的意思: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幕下(mù xià)的意思:指舞台幕布下面,比喻幕后、背后的事物或人物。

欧阳(ōu yáng)的意思:指人名,也指才华出众、聪明才智的人。

吐哺(tǔ bǔ)的意思:指孩子刚出生时吐奶,表示刚刚开始吃喝,也可以引申为初学者的吃喝。

玉人(yù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在场(zài chǎng)的意思:指某人某物在某个地方出现或存在。

珍怪(zhēn guài)的意思:珍奇而古怪的事物或现象。

中用(zhōng yòng)的意思:适度、合适、恰当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风范与智慧,以及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开篇“军中用范老,幕下罗欧阳”两句,以“范老”和“欧阳”代指文人,暗示了诗中人物虽身处军政要职,却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和才华。

“玉人不受絷,白驹犹在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玉人”比作珍贵的人才,即使被束缚(絷),仍能保持其高贵品质;“白驹”则象征着人才或机遇,即便在场,也需谨慎对待,不可轻易错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与珍惜,同时也暗含了对时机把握的重要性。

“乃知古君子,致泰由包荒”进一步阐述了君子之德,通过包容与广纳(包荒)来实现和谐与安定(致泰)。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强调,也是对社会治理的一种理想状态的描绘。

“山深草木萃,海阔珍怪藏”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山深草木繁茂,海阔珍奇众多,象征着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天地,同时也隐喻了知识与智慧的无穷无尽。

“周公昔吐哺,鸣凤纷高冈”引用了周公礼贤下士、接待贤才的故事,以“鸣凤”比喻贤才,高冈象征着周公的礼遇与接纳。这一句不仅赞美了周公的贤明与宽容,也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治国理政方式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君子形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历史的颂扬,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超果亮师假还山

□□□□□,流辈推博雅。
春风振客衣,逸棹东南下。
赋诗台阁彦,落落珠玑泻。
持觞拜亲膝,喜色动乡社。
都城十二衢,尘土医车马。
一梦逐君行,兹怀已潇洒。

(0)

寄题正伦侄舫斋诗二首

此道若长川,行藏比泝沿。
浪恬宁在我,维泛且随缘。
野色连幽岸,溪光接远天。
欲离平险地,常使意超然。

(0)

藏春峡四首

主人心地冷如灰,只把园花取次栽。
峡外漫多閒雨露,直须并此入山来。

(0)

和刘太守十州诗·芙蓉洲

红云可觅无蜂去,渺渺寒波映晚芳。
未必孤根能耐雪,且看秋艳已经霜。

(0)

答瑞岩港老

示我超然句,能令滞念开。
盍移瑞岩刹,为我入城来。

(0)

和郑鲠之韵

十年三谪海边州,洛口相望阴献酬。
曾寄远诗来合浦,又传新句落丹丘。
身如古柏童童老,心似平江湛湛流。
归鸟倦飞云入岫,一瓢堪乐莫回头。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