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叙 雪 献 员 外 唐 /方 干 纷 纭 宛 转 更 堪 看 ,压 竹 摧 巢 井 径 漫 。风 柳 细 条 黏 不 得 ,春 溪 绿 色 蔽 应 难 。清 辉 直 认 中 庭 月 ,湿 气 偏 添 半 夜 寒 。谢 守 来 吟 才 更 逸 ,郢 词 先 至 彩 毫 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彩毫(cǎi háo)的意思:形容字迹工整、毫发不爽。
纷纭(fēn yú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复杂、纷杂。
毫端(háo duān)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微不足道。
井径(jǐng jìng)的意思:指狭窄的小路或小巷。
绿色(lǜ sè)的意思:绿色是指自然界中植物所具有的颜色,也代表着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
清辉(qīng huī)的意思:明亮的光芒
湿气(shī qì)的意思:指空气中含有湿度,多用来形容天气潮湿、空气湿润。
宛转(wǎn zhuǎn)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的转折婉转、曲折动人。
细条(xì tiáo)的意思:形容事物细长而纤细。
谢守(xiè shǒu)的意思:指感谢守护或保护。
郢词(yǐng cí)的意思:指辞章文采优美的诗词。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中庭(zhōng tíng)的意思:指院子中央的庭院,也可引申为指某个地方的核心或中心。
- 翻译
- 景物错综复杂更值得观赏,重压竹枝摧毁鸟巢小路遍布。
微风中的柳条难以粘附,春溪的翠绿恐怕也难以遮掩。
清澈的月光直接认作庭院中的月,潮湿的空气偏偏在半夜增添寒意。
谢守(谢灵运)来此吟诗更加飘逸,郢(宋玉)的佳句早已到达笔尖。
- 注释
- 纷纭:错综复杂的样子。
宛转:曲折的样子。
堪看:值得观赏。
压竹:重压在竹子上。
摧巢:摧毁鸟巢。
井径:小路。
风柳:微风中的柳树。
细条:柳树的细枝。
粘不得:无法粘附或停留。
春溪:春天的溪流。
绿色:翠绿的颜色。
蔽应难:难以遮掩。
清辉:清澈的月光。
直认:直接认为或当作。
中庭月:庭院中的月亮。
湿气:潮湿的空气。
偏添:偏偏增加。
半夜寒:半夜的寒冷。
谢守:指谢灵运,东晋末年及南北朝初期的诗人,曾任永嘉太守,故称谢守。
来吟:来此吟诗。
才更逸:才华更加飘逸。
郢词:指高超的文辞,源自宋玉为楚顷襄王所作的《对楚王问》,郢为楚国都城,此处借指高水平的文学创作。
彩毫端:彩笔的尖端,比喻文思泉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幽静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感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纷纭宛转更堪看”,表现了雪花纷飞、宛转的美丽景致,宛转意味着绵密而优雅,这里形容雪花的舞动之态,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摹。
“压竹摧巢井径漫”则描写了雪花落下后对环境的影响,竹子被压弯,鸟儿的巢穴也被大雪所覆盖,连小路也不复存在,这些都反映出雪后的静谧与荒凉。
“风柳细条粘不得”中,“风柳”指的是柳絮随风飘扬,而“细条”则形容春天的柳丝之纤细。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雪后景象与春日不同之处,凸显了冬雪覆盖下的一片静谧。
“春溪绿色蔽应难”则透露出即使在严寒中,也有生命力顽强的存在,如同春天的溪流依旧保持着其绿意,这是对大自然不屈不挠生机的赞美。
“清辉直认中庭月”这一句,则描绘了雪夜中的明净月光,诗人通过“直认”的字眼,传达了一种直接而纯粹的欣赏心境。
“湿气偏添半夜寒”则是对雪后夜晚特有的氛围做出的感受,即便是在清冷的月色下,也不免带有一丝湿润之气,增加了夜晚的寒意,这种感觉既贴近自然,又富有诗意。
“谢守来吟才更逸”中,“谢守”应指的是谢灵运,他以其俊逸的文笔而著名。这里诗人提及谢灵运,是在表达自己对这位前辈文学家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文学追求。
“郢词先至彩毫端”则是说到自己的文字已经到了极致的优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用彩色的笔尖蘸取而成,这里不仅是在赞美谢灵运,更是在自喻其才华横溢。
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首融合了自然写生与文学追求于一体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闻鹃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
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
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
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
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