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堂捧杖供贱役,侍师之坐随师行。
人皆不及子独过,过者之罪谁为轻。
不徒(bù tú)的意思:不仅没有白费力气,而且有所收获。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不顾(bù gù)的意思:不顾意味着不顾及、不考虑,表示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辞气(cí qì)的意思:指言辞的气势或气焰。
当世(dāng shì)的意思:指现在的时代、当前的社会。
高风(gāo fēng)的意思:指高尚的风气和崇高的品质。
公有(gōng yǒu)的意思:指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强调公众利益应当放在首位。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古义(gǔ yì)的意思:古代的意义,通常指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用法。
过于(guò yú)的意思:超过一定程度,过分。
过行(guò xí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具有经验、能力、水平,可以胜任相关工作或任务。
毁誉(huǐ yù)的意思:指人们对一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赞扬有批评。
讥切(jī qiē)的意思:嘲笑尖刻,言辞尖锐而切中要害。
讥评(jī píng)的意思:嘲笑和批评他人的缺点或错误。
贱役(jiàn yì)的意思:指低贱的工作或职位,也可以指贱人或低贱的地位。
经营(jīng yíng)的意思:指管理、经营事物或从事商业活动。
开编(kāi biān)的意思:开辟新的局面,开始创作或编纂。
可作(kě zuò)的意思:能够胜任某种职务或角色,有才能或本领。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磊落(lěi luò)的意思:指人的性格豪爽、坦率,不做作、虚伪,有胆识和正直的品质。
眉宇(méi yǔ)的意思:指眉毛和眼睛,形容人的神态和表情。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诗句(shī jù)的意思:指诗中的句子或诗中的一句话。
时事(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或事件。
师事(shī shì)的意思:师事指的是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学习。
俗儒(sú rú)的意思:
浅陋而迂腐的儒士。和“大儒”、“通儒”相对。《荀子·儒效》:“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汉书·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之二:“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孙子(sūn zi)的意思:指孙子或后代,也用来形容晚辈或后人。
所出(suǒ chū)的意思:表示事物的来源或产生的地方。
违中(wéi zhōng)的意思:违背中道,偏离正途。
为文(wéi wén)的意思:以文字表达思想和观点
问道(wèn dào)的意思:指探求真理、追求道德、智慧的行为。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无敢(wú gǎn)的意思:毫不敢于,完全不敢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行为(xíng wéi)的意思:
◎ 行为 xíngwéi
[action;behavior;conduct] 行伪。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行古(xíng gǔ)的意思:指按照古代的规范或标准行事,追求古风古韵。
朽骨(xiǔ gǔ)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已经腐朽不堪。
疑问(yí wèn)的意思:表示对某事情的真实性、正确性、合理性等存在疑问或怀疑。
一世(yī shì)的意思:一辈子;一生
吟哦(yín é)的意思:指吟咏、歌唱的声音悠扬动听。
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质疑(zhì yí)的意思:怀疑、质问,对某事或某人提出疑问或质疑。
中行(zhōng xíng)的意思:指正直、廉洁的行为,也可指行走中间,不偏不倚。
壮士(zhuàng shì)的意思:指勇敢、坚强、有胆识的人。
自合(zì hé)的意思:自己和自己相合,没有外来的干扰或矛盾。
徂徕(cú lái)的意思:指早晨的时候
作为(zuò wéi)的意思:作为表示作为一种身份或角色出现,充当某种职能或代表某种身份。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名为《读守道诗》。从内容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学家守道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的赞赏。
“仁宗之初公有声,一世懦者闻之惊。”这两句描写守道在仁宗初年便已声名鹊起,连那些平庸之辈也为之震惊。"日行古义不顾俗,师事孙子传其经。"这里指出守道每天都遵循古代圣贤的教诲,不受世俗流弊的影响,他师从儒家典籍,尤其是《孙子兵法》的精髓。
“扫堂捧杖供贱役,侍师之坐随师行。”这两句形象地展示了守道对待学生的态度,如同仆人一般谦和,而学生们则如同仆役般地跟随他。"质疑问道无敢变,当世始知师与生。"诗中还强调了守道严于律己,对学术问题不容置疑,同时也表明当时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文章不徒发,讥切时事排公卿。”此处指出守道不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其文笔也能切中时弊,直言时政得失。"俗儒毁誉无所出,乃取过行为讥评。"这两句批判了那些庸俗的儒生只会空谈毁誉,而守道却能从实际行动中去评价。
“过于仁义罪固小,矫弊自合违中行。”这里说明即便是有所谬误,只要出于仁义之心,也是可以宽容的。而对于那些矫揉造作的人,则难免背离正道。"人皆不及子独过,过者之罪谁为轻。"这两句表明守道的品行超越常人,即使有过错也无需他人轻易评判。
“开编偶诵子诗句,辞气磊落严以清。”这里描写守道不仅学问渊博,其创作的诗文也充满了高洁和严谨的美感。"吟哦令我不能舍,想见眉宇寒峥嵘。"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守道作品的喜爱之情,以及心中对其形象的描绘。
“高风一泯不可见,安得壮士能经营。”这里表达了对守道高尚品格和学术成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无限崇敬。"惜哉朽骨不可作,徂徕废土知谁耕。"最后两句则是对守道晚年身体衰弱,以及后世遗忘其学问所感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守道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崇尚理学、重视个人品德和学术成就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