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其二十九孤儿》
《放言·其二十九孤儿》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骨肉如萍叶,相依惟一甥。

亦知眉髧短,耻与魅魌争。

世已轻文举,谁其说正平

寄书地下父,莫读孤儿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骨肉(gǔ ròu)的意思:指亲属关系,比喻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孤儿(gū ér)的意思:没有父母或亲人的孩子。

寄书(jì shū)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或表达思念之情。

轻文(qīng wén)的意思:指文字简短、言辞简洁,但意义深远,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惟一(wéi yī)的意思:独一无二、唯一的

相依(xiāng yī)的意思:相互依赖,互相关联

正平(zhè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放言(其二十九)孤儿》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骨肉关系的比喻和对孤儿命运的同情,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首句“骨肉如萍叶”,以水生植物萍叶来比喻骨肉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描绘了亲人之间虽然紧密相连,却也如同随波逐流的萍叶一般,难以持久稳定。这种比喻既表达了亲情的脆弱,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接着,“相依惟一甥”一句点明了诗中的孤儿身份,强调了孤儿在亲人中仅存的依靠,凸显了孤儿的孤独与无助。

“亦知眉髧短,耻与魅魌争”两句,通过描述孤儿的外貌特征和内心情感,表现了孤儿面对困境时的自尊与坚韧。这里的“眉髧短”可能是一种象征,暗示孤儿的处境艰难,而“耻与魅魌争”则表明孤儿不愿与那些不正当、不道德的力量为伍,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世已轻文举,谁其说正平”两句,反映了社会对孤儿命运的冷漠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和平等的呼唤。这里“文举”可能是指科举制度,暗含了社会对孤儿教育和机会的忽视,而“正平”则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最后,“寄书地下父,莫读孤儿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孤儿未来的担忧和希望。他希望孤儿的父亲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理解孤儿的处境,同时暗示了孤儿可能面临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孤儿未来的深深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儿命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温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弱小群体的深切同情。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赠写神丘照堂

尝观孝子图,画子事母事。

闻君画最工,事母孝亦至。

人称汝画奇,未知事母慈。

我今为拈出,欲以励孝思。

画不在丹青,照不在眼睛。

方寸不可乱,昭昭在心明。

画到精一处,人人定相如。

但疑心本一,奚为面差殊。

我心犹赤子,我貌极老衰。

君虽欲画我,安能作婴儿。

(0)

忆乡歌四首·其一

侬是剑南人,惯识故乡好。

绿叶接红花,辉映绥安道。

(0)

腊八日未雪不寒

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

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夜□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0)

又判争猫儿状

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

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

(0)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其二

不热不寒三五夕,晴川明月正相临。

千珠竞没苍龙颔,一镜高悬白帝心。

几处凄凉缘地远,有时惆怅值云阴。

如何清洛如清昼,共见初升又见沈。

(0)

河西送李十七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