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烧笋竹字韵》
《赋烧笋竹字韵》全文
宋 / 陆文圭   形式: 古风

生朝槃厌苜蓿,笋味得全差胜肉。

苍头扫地角出,赤燄腾烟龙尾秃。

土膏渐竭外欲枯,火候微温酒已熟。

拨灰可惜衣残锦,解箨犹怜肤跃玉。

青青无日儿孙草草为人口腹

家丞相蒸葫芦,石家无人豆粥

去毛留顶有何好,捣韭作齑空自速。

不如野人工食淡,自办行厨修竹

句里曾参玉版禅,胸中会著筼筜谷。

主人不问不须嗔,昨夜西风响林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不问(bù wèn)的意思:不关心;不去询问。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苍头(cāng tóu)的意思:指年纪尚幼的人。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得全(de quán)的意思:

(1).获得保全。《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
(2).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备。 清 张芳 《黛史》:“声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豆粥(dòu zhōu)的意思:指简单、朴素的生活或饮食。

儿孙(ér sūn)的意思:指子孙后代,也比喻后代子孙。

风响(fēng xiǎng)的意思:指风吹草动的声音,也可用来形容传闻或消息传播的迅速。

工食(gōng shí)的意思:指工作和饮食,泛指生活的基本需求。

葫芦(hú lú)的意思:比喻事物的形状或状态相似。

火候(huǒ hou)的意思:指烹调或制作某种事物时的适宜程度或状态。

家丞(jiā chéng)的意思:家丞指家中的仆人或家丁。也用来形容职位低下、地位卑微的人。

角出(jiǎo chū)的意思:指出众,突出。

解箨(jiě tuò)的意思:解开箨子,比喻揭穿欺骗的阴谋。

可惜(kě x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感到遗憾、惋惜。

空自(kōng zì)的意思:空自指的是没有依靠他人或外力,自觉自愿地空下来,不进行任何活动。

口腹(kǒu fù)的意思:指嘴和肚子,代表吃饭的需求。

林屋(lín wū)的意思:指繁荣昌盛,人口众多的地方。

龙尾(lóng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部分。

卢家(lú jiā)的意思:指富贵或有权势的人家。

苜蓿(mù xu)的意思:指事物顺利发展,充满希望。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人工(rén gōng)的意思:指人力所做的工作,与机器相对。

扫地(sǎo dì)的意思:指清理、整理、打扫地面。也比喻清除污秽、整顿秩序。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生朝(shēng cháo)的意思:指人生的早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开始或兴盛的时期。

食淡(shí dàn)的意思:指饮食简单、清淡,也可比喻生活简朴、不奢华。

土膏(tǔ gāo)的意思:指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外欲(wài yù)的意思:指对外界的物质财富和享受的欲望。

为人(wéi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品行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方式。

无日(wú rì)的意思:没有一天;每天都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犀角(xī jiǎo)的意思:指珍贵稀少的东西。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蒸(xiāng zhēng)的意思:指两种气味相互融合,彼此交融。

行厨(xíng chú)的意思:指行走的厨师,形容人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并且能够在任何地方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有何(yǒu hé)的意思:询问原因或目的。

玉版(yù bǎn)的意思:指古代制作文书的用具,比喻文章或书籍的内容高雅、精美。

中会(zhōng huì)的意思:指中途会合或中途相遇。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注释
朝槃:早起的餐盘。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喂马。
笋味:春天竹笋的鲜美味道。
犀角:比喻珍贵的物品。
赤燄:红色的火焰。
玉版禅:佛教中的禅定境界,如玉版般纯净。
筼筜谷:古代地名,象征宽广的胸怀。
翻译
先生早起不再满足于苜蓿,春笋的味道更胜过肉类。
仆人打扫地面时,露出如犀角般的珍贵物品,火焰腾空,锅底只剩龙尾的焦痕。
土地渐渐干涸,外物将要枯萎,火候适中,酒已酿熟。
拨开炉灰虽可惜,但残破的锦衣也映衬出美玉般的光泽。
青青的竹子没有日日生长,只为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卢家丞相用葫芦蒸食,石家无人煮豆粥以待客。
去掉鸡毛只留下头顶有什么好?捣碎韭菜只能加快腐烂。
不如野外的人懂得清淡饮食,自带炊具进入竹林修行。
诗中曾参领悟了禅意,心中怀有如筼筜谷般广阔的心境。
主人无需多问,只因昨晚西风吹过树林发出声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烧笋和竹子的烹饪过程,以及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欣赏。首句“先生朝槃厌苜蓿”暗示了主人公对日常饮食的简单,而“笋味得全差胜肉”则表达了对新鲜竹笋口感的赞美,认为其美味超越了肉类。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苍头扫地犀角出”、“赤焰腾烟龙尾秃”等生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烧笋时的热气腾腾和竹皮剥落的情景。

诗人感慨“土膏渐竭外欲枯”,暗示食材的珍贵,而“火候微温酒已熟”则体现了烹饪的精细。烧笋后的竹皮“拨灰可惜衣残锦”,“解箨犹怜肤跃玉”则写出竹笋的洁白如玉,令人怜爱。诗人以“青青无日长儿孙”暗指竹子的生生不息,然而却被轻易用于口腹之欲。

接下来的“卢家丞相蒸葫芦,石家无人煮豆粥”是对比,意在批评富贵人家的奢侈与贫贱人家的简朴。诗人认为,“去毛留顶有何好,捣韭作齑空自速”不如野人自给自足,享受清淡自然的生活。

最后两句“句里曾参玉版禅,胸中会著筼筜谷”借禅宗故事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而“主人不问不须嗔,昨夜西风响林屋”则以风声结尾,增添了诗意的宁静氛围。整体上,这首诗以烧笋竹为线索,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自然之道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陆文圭
朝代:宋   字:子方   号:墙东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生辰:1252~1336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猜你喜欢

送朱二守二公子二首·其一赠长公

平分风月憩黄堂,更羡循良有义方。

玉树阶前推杞梓,金茎岭外翕琪□。

文词未信分双白,长短宁须说二王。

何幸山川增气色,衙斋千载颂鸾凰。

(0)

无题五言绝四首·其二

民力艰虞甚,征求已竭脂。

江湖成惨淡,何处一枝栖。

(0)

丁未七夕雨适郑德进馈芳园胡桃时乡人报夷舶因风出洋矣转忆沈约有云胡桃挺自禁地为胡羯奔逃之兆感而赋此·其一

胡桃来七夕,新果正新尝。

西北神仙品,衡茅筐篚香。

外刚明质直,内理见文章。

为是羞牛女,星桥莫涕裳。

(0)

张元辉恤刑粤西还朝排律十二韵

昔年曾附骥,如君最擅场。

乘槎泛牛渚,说剑射龙光。

东璧文章重,西曹礼乐张。

白云频视草,丹笔每□香。

麟趾先无告,鸾声出未央。

九疑开法象,五色跨神羊。

解网宽三面,下车泣一方。

奚囊惟疏牍,扶杖尽壶觞。

珠勒喧梧桂,锦衣押凤凰。

阳和披柳色,阴德种兰芳。

忽动归朝思,应知报主肠。

更怜民力竭,流涕未为狂。

(0)

秋仲游大埔挟畅梧兄同舟述怀为赠

清秋月色抱瑶琴,与子同舟共一衾。

啼鸟乱人惊蝶梦,游鱼穿树起龙吟。

频年把臂无今古,此日论心孰浅深。

莫以穷经嗟白发,君家汗血己骎骎。

(0)

人日送詹养吉之北流

数年暌异故人情,弹铗遥闻白雪声。

双舄北来归凤渚,片帆西去过羊城。

参差桂树当霄耸,灿烂桃花夹道生。

人日正堪仙吏往,随车甘雨莫辞倾。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