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下(bù xià)的意思:不少于、不低于
采药(cǎi yào)的意思:采摘草药或采集草药的意思,也比喻学习知识或取得经验。
独醒(dú xǐng)的意思:独自清醒,不受外界干扰。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公学(gōng xué)的意思:公学是指公共教育机构,也可指公立学校。
国忧(guó yōu)的意思:指国家的忧虑和困扰。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羁絷(jī zhí)的意思:形容人受到束缚、困扰,无法自由行动。
款段(kuǎn duàn)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内容、章节或段落的划分。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鸣雁(míng yàn)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匹俦(pǐ chóu)的意思:形容夫妻或伴侣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和谐共处。
漆室(qī shì)的意思:漆室是指室内黑暗而封闭的环境。比喻人处于困境或狭小的空间中,无法自由行动。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胜否(shèng fǒu)的意思:胜负、成败
室女(shì nǚ)的意思:指未出嫁的女子,也可指守身如玉的女子。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同流(tóng liú)的意思:指与众不同,与主流不同步。
脱羁(tuō jī)的意思:指摆脱束缚,自由自在。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误计(wù jì)的意思:错误地估计、判断事物。
无匹(wú pǐ)的意思: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独一无二的。
下泽(xià zé)的意思:形容雨水充沛,泽国富饶。
相胜(xiāng shèng)的意思:相互竞争,争胜负。
虚静(xū jìng)的意思:形容环境空旷而安静,没有人声和杂音。
学真(xué zhēn)的意思:真实地学习,真心实意地去学习。
意气(yì qì)的意思:形容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满自信和活力。
异世(yì shì)的意思:指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阴阳(yīn yáng)的意思: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阴指阴暗、负面、 passivity;阳指明亮、积极、活动。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世界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则。
应酬(yìng chóu)的意思:指社交场合中的应对和应答。
遇害(yù hài)的意思:遭遇不幸被害,指人被杀害或遭受意外死亡。
泽车(zé chē)的意思:指富有仁德的人,能够给予他人帮助和恩惠。
湛然(zhàn rán)的意思:清澈、明亮、纯净的样子。
真隐(zhēn yǐn)的意思:真实的隐藏或隐蔽
下泽车(xià zé chē)的意思:指被人压迫、欺凌后,因无力反抗而屈从或顺从对方。
- 注释
- 韩伯休:古代的隐士。
款段:形容马匹瘦弱。
马少游:另一位隐士。
羁絷:束缚。
漆室女:典故中的人物,比喻忧虑过度。
湛然:清澈、平静。
- 翻译
- 采集药材漫游名山,或许效仿的是韩伯休。
骑着瘦弱的马匹,如同马少游那样谦逊地走过沼泽地。
两位先生学习真正的隐逸,虽生活在不同时代,精神却相通。
即使遭遇危险,也能像大雁一样发出警报,却不轻易接近猜疑的人。
不如挣脱束缚,投身山水之间,探索沟壑和丘陵。
人生有时算计错误,独自清醒无人陪伴。
天地本是空灵宁静,万物自会相互回应。
阴阳的力量驱动人的志向和情绪,它们能否相互战胜呢?
更何况漆室女那样的女子,徒然为鲁国担忧。
真伪难辨,内心清澈,无所求取。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理想。开篇即以“采药游名山”引出韩伯休这一古代高士的形象,显示了诗人对于那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接着,“款段下泽车,久师马少游”则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两句表明自己虽然隐居山林,但并非完全与世隔绝,而是保持着一种适度的接触和观察。
“两公学真隐,异世今同流”中,“两公”指的是古代的隐逸之士,如伯夷、叔齐等,他们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强调自己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追求的精神理想是一致的。
“遇害能鸣雁,多猜不下鸥”则是说在受到伤害时能够像鸿雁一样发出警告,而不是像那些只会跟随众人、不知深浅的鸥鸟那样盲目无知。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直言真理的赞赏和对世俗猜疑的批评。
“何如脱羁絷,寻壑与经丘”中,“羁絷”指的是束缚,"壑"和"丘"都是山陵之意。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摆脱世间的束缚,去寻找那些隐逸的佳境?
“人生亦误计,独醒无匹俦”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即人们常常处于一种迷茫和错误的计算之中,而诗人自己则如同一个在梦中醒来却又孤独无伴的人。
接下来的“天地本虚静,万物自应酬。阴阳驱意气,定能相胜否”则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一种认识和赞美。这里的“虚静”、“应酬”、“驱意气”等词汇,都在强调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
最后,“况复漆室女,浪为鲁国忧”中,“漆室女”出自《诗经》,指的是因为爱情之故而困扰于室内的女子。这里诗人通过这典故表达了对于那些无谓烦恼和担忧的不屑一顾。
“真妄两非是,湛然一无求”则是整个诗篇的精神总结。诗人在此宣称,对于世间的真伪、是非,他都不再有所追求或是非判断,只愿意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古代隐逸之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误计和世俗纷争的一种批评态度,以及对宇宙自然规律的赞美和信服。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流畅自然,充满了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