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万州下岩二首·其二》
《万州下岩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寺古松楠老,岩虚塔庙开。

僧缘蚕麦去,官数荔支来。

石室无心骨,金铺称意苔。

若为刘道者,拽得鼻头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鼻头(bí tóu)的意思:指人的鼻子的前端,也可用来比喻事物的最前端或最重要的部分。

蚕麦(cán mài)的意思:指虚假的东西,形容虚伪、做作。

称意(chēng yì)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心意相符,符合自己的要求。

金铺(jīn pū)的意思:形容财富充裕,富有的景象。

荔支(lì zh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却空洞无物、不可靠。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石室(shí shì)的意思:指囚禁在石头建成的牢房中。

塔庙(tǎ miào)的意思:指非常高大的建筑物或庙宇。

头回(tóu huí)的意思:第一次,初次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心骨(xīn gǔ)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支持和坚定的意志。

翻译
古老的寺庙旁有高大的松楠树,山岩空旷,塔庙显得开阔。
僧人因农事忙碌离开,官员们则为了荔枝而来。
石室中没有尘心,只有静谧的骨骼,金饰上布满称心如意的青苔。
如果能像刘姓道者那样,能让顽固的人改变主意,那该多好啊。
注释
寺:寺庙。
古:古老。
松楠:松树和楠木。
岩虚:山岩空旷。
塔庙:塔和庙宇。
僧:僧人。
缘:因为。
蚕麦:蚕丝和麦子(代指农事)。
官:官员。
数:计算,引申为追求。
荔支:荔枝。
石室:石砌的房间。
无心:不带情感。
骨:骨骼,这里比喻静寂。
金铺:金饰。
称意:满意。
苔:青苔。
刘道者:姓刘的道士。
拽:拉。
鼻头:比喻人的态度或立场。
回:转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万州下岩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山寺景象,寺庙古老,松楠参天,岩穴空旷,塔庙矗立。僧人因农事忙碌,忙于蚕麦之事而离开,官员则因荔枝的季节到来频繁来访。石室静寂,只有苔藓点缀其间,显得自然无华。诗人想象如果能像刘姓道者那样,能有力量让时间倒流,让事物回转,那该是多么奇妙。整首诗以景写情,寓含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清峻峭拔,此诗亦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延陵季子歌

延陵季子兮,不食心言。解剑挂墓兮,道攸存。

(0)

岁暮山居杂感·其十二

自石与山水,无之不字霜。

柳州州曰柳,蒋径径从蒋。

留使名贤记,烦将缺事详。

萧萧稀菊本,风物拟柴桑。

(0)

途中八绝·其八

高风曾见几人称,纲纪先朝久已倾。

独有南还陈太史,文章节义两留名。

(0)

筠园

扫石披衣爱绿阴,独期嵇阮得相寻。

挹来霜露新秋气,题就琅玕大雅音。

覆径花因风冷煖,临池鱼共影浮沉。

不知人世推高节,箨落长虚片片心。

(0)

初入白石山寄怀杨荆州天培

千层紫气拥云浮,夹道长松径自幽。

未论青山怀谢朓,且看黄绢识杨修。

标题绝壁悬天外,名姓磨崖在上头。

若道衡阳无过雁,八行谁为寄荆州。

(0)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六

天下多忌讳,首尾一身畏。

民人多技巧,奢淫终日炒。

利器转相誇,国家同怨嗟。

禁之以法令,盗贼持柯柄。

使我介然知,所戒惟施为。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好之在下,犹不可胜。好之自我,民胡不应。

必也其圣,无欲乃净。生之畜之,万物所命。

塞之闭之,光而不映。修之于身,天下以定。

比于赤子,以柔握劲。至精至和,卒如本性。

是谓玄同,亲疏孰竞。闷闷醇醇,不可歌咏。

吾将从其后,与民相左右。

根长而蒂久,能取复能守。

嗟兹家国母,是曰乾坤友。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