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蚀邦人鸣钲救月不约而齐中原旧俗犹有存者感而有作·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体(běn tǐ)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实质或根本。
冰轮(bīng lún)的意思:形容冰面上的车轮,比喻事物的表面或外表虚假而美好。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大化(dà huà)的意思:扩大、放大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化周(huà zhōu)的意思:改变形势,扭转局面。
晦明(huì míng)的意思:指黑暗与明亮相互交替,形容事物的变化不定。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暂停(zàn tíng)的意思:暂时停止或中断某项活动或行动。
- 翻译
- 宇宙万物永恒流转,无时不在生生不息。
月亮自古以来就如此明亮,其本质何时有过阴暗和光明的变化?
- 注释
- 大化: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
周流:循环往复,不断流动。
息处:静止或休息的地方。
见其生:显现出生机与活力。
冰轮:指月亮,因其在夜空中明亮如冰轮。
万古:永远,自古至今。
晦明:阴暗和光明,这里比喻月亮的盈亏变化。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宇宙间万物变化流转的宏大景象,强调了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诗人以月亮为喻,指出即使在看似停止的月蚀时刻,其实暗含着生命的转换。永恒的冰轮(指月亮)无论经历何种变化,其本质从未改变,光明与晦暗只是表面现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中原地区人们自发地以鸣钲救月习俗来祈求保佑的感慨,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和谐与福祉的珍视。整体上,这是一首寓言式的咏史诗,富有哲理意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