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鸿鹄(hóng hú)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高远,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
鹪鹩(jiāo liáo)的意思:形容鸟儿的鸣叫声清脆悦耳。
九霄(jiǔ xiāo)的意思:形容非常高远,极其广阔。
九五(jiǔ wǔ)的意思:指某人的年龄为九十五岁,也用来形容人到了晚年。
类同(lèi tóng)的意思:
◎ 类同 lèitóng
[roughly identical;roughly the same] 大致相同;类似
样式类同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圣哲(shèng zhé)的意思:圣人的智慧和见解
释耒(shì lěi)的意思:指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殊途(shū tú)的意思:指不同的人或事物采取了不同的道路或方法。
随时(suí shí)的意思:任何时间,没有限制
物类(wù lèi)的意思:指各种不同的事物、物品。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莘野(shēn yě)的意思:指行为举止不受拘束,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野方(yě fāng)的意思:指人行为粗野、不受拘束、不讲礼貌的样子。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殷士(yīn shì)的意思:指富有、财产丰盈的人。
运期(yùn qī)的意思:指运气的好坏,运势的长短。
中道(zhōng dào)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做法。
- 鉴赏
这首诗《感秋(其十九)》由明代诗人林鸿创作,通过对比不同事物在面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圣哲尚中道,大哉美随时”,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强调圣人智者遵循中庸之道,顺应时势之美。接着,“出处虽殊途,久速与运期”进一步阐述,指出无论是出仕还是隐退,都是根据时机和命运的安排,各有其道。
“莘野方释耒,九五以为师”运用典故,以周文王在田间劳作与成为帝王的对比,说明了人在不同阶段的角色转变,但都应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西山去不返,殷士宁食薇”则借用了商朝末年箕子的故事,表达即使面临绝境,也要坚守节操,不改初心。
“鸿鹄横九霄,鹪鹩安一枝”通过对比高飞的鸿鹄与栖息的鹪鹩,展现了不同生命形态在面对广阔天地时的选择,暗示了个体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自由与局限。
最后,“物类同如此,子心何所疑”总结全诗,提出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人类亦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必过分疑惑或焦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探讨了人生选择、顺应时势、坚守本心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熟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朱郎中白都庄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
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
望之将行
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
惆怅无因见范蠡,夕阳长送钓船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