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安定郡太夫人郭氏挽诗二首·其一》
《故安定郡太夫人郭氏挽诗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赵鼎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承恩(chéng ēn)的意思:接受恩惠,承受恩德。

除书(chú shū)的意思:除去书籍或知识,指不读书或没有学问。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金笺(jīn jiān)的意思:金质的笺纸,指重要的文书或信件。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七弦(qī xián)的意思:形容琴声优美动听。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亡已(wáng yǐ)的意思:已经死亡。

象服(xiàng fú)的意思:形容态度恭敬恭顺,像服侍上级一样对待他人。

御前(yù qián)的意思:指皇帝或高官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泛指在上级面前的地位或身份。

诏旨(zhào zhǐ)的意思:指皇帝的命令和旨意。

自足(zì zú)的意思:指自己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多的东西。

黄粱一梦(huáng liáng yī mèng)的意思: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如同黄粱一梦般短暂而虚幻。

鉴赏

这首挽诗描绘了一位已故郡太夫人的哀悼场景,充满了深沉的哀思与对逝者的怀念。首句“象服承恩日”,以“象服”这一华贵服饰象征着生前的荣光与恩宠,点明了逝者生前受到的尊崇与宠爱。“金笺告第初”,则通过“金笺”和“告第”这两个细节,展现了逝者在世时的官职与地位,以及家族的显赫。

接下来,“御前颁诏旨,天上写除书”,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皇上的诏令比作从天而降的除书,暗示了逝者去世的消息如同从天上传来,令人震惊与悲痛。这不仅是对逝者身份的尊重,也是对其生前功绩的认可与追念。

“流水三春逝,黄粱一梦虚”,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流逝与梦境的虚幻,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感慨。流水代表时间的无情流逝,三春则是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暗示逝者生命的短暂与珍贵。黄粱一梦则出自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比喻人生如梦,虚幻不实,以此表达对逝者生命消逝的深切哀悼。

最后,“七弦虽自足,亡已复何如”,诗人以古琴的七根弦自足,比喻逝者虽已离世,但生者心中的哀思与怀念却永无止境。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永恒思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情感的传递与记忆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荣耀、去世消息的传达、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逝者永恒怀念的表达,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赵鼎臣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0一年前后在世]字承之,卫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在世。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佑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倡,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
猜你喜欢

文伯仁听雨楼图

树色阴沉水涨沟,高人息偃在书楼。

雨为时也抑为潦,听者欣乎或者愁。

遮莫閒庭空立鹤,依稀远浦有归舟。

便教云脚全收去,点滴筼筜卒未休。

(0)

降旨加赈高宝被灾诸州县诗以志事

高宝去岁潦,优恤筹民安。

邻郡颇有收,谷价未致艰。

方春宜布惠,南望此所先。

赈期尽青黄,毋宁再加宽。

意苟存惜帑,吾民何赖焉。

有孚勿问吉,好生励体乾。

(0)

题王炳雪崖高士

峭壁层岚玉作皴,俯临千丈耸嶙峋。

渔人尚集寒潭网,高士方收野艇纶。

独上崇崖聊纵目,何妨薄冷足怡神。

孤舟蓑笠由来惯,生面羊裘此富春。

(0)

绝句三十首·其十一

春色由来属内家,黄鹂飞绕禁林斜。

只缘卖尽街头杏,迟看红阑四月花。

(0)

端午午后独坐偶成二绝·其一

儿耕阻岁盎无储,儿读缘饥又废书。

惟喜白头吾父健,不将心迹托樵渔。

(0)

定海旅中杂述七章·其二

昨雨南郊田,收割颇见丰。

寻常得此年,差可剂地穷。

迩来困夷役,三年不亲农。

积箧妻孥衣,多为易米空。

托土望太平,未敢起邪衷。

谁谓天难澄,命将缄辱终。

更事有端始,塞甚理宜通。

愿尔千仓箱,常此占芃芃。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