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官(bǎi guān)的意思:指各级官员,也指官僚体制。
报罢(bào bà)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结束或完成,不再需要继续进行。
簿书(b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记事的书籍。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持纲(chí gāng)的意思:保持原则、坚守纲纪。
初平(chū píng)的意思:初平指的是刚刚平定,刚刚安定下来。
创业(chuàng yè)的意思:指创立事业、创办企业或自主经营的行为。
达聪(dá cōng)的意思:指人的聪明才智达到了极高的境地。
恶人(è rén)的意思:指坏人先向有权势的人告状,以图谋私利。
迩言(ěr yán)的意思:指言辞犀利,言辞尖锐。
二公(èr gōng)的意思:指两个公职人员,也可指两个高官。
纲要(gāng yào)的意思:纲要指事物的主要内容或要点,是指导性的大纲或提纲。
阖户(hé hù)的意思:指家中所有的门窗都紧闭,形容人们都不敢出门或者不敢开门。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几先(jǐ xiān)的意思:指行动迅速,比别人先一步
见事(jiàn shì)的意思:指能够凭借经验和智慧看清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的真相。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绝非(jué fēi)的意思:绝对不是,决不是
君相(jūn xiāng)的意思:指君主和重臣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和重臣之间亲密无间、相互依托的关系。
良谋(liáng móu)的意思:指明智而高明的计策或策略。
临政(lín zhèng)的意思:指临时代理政务,暂时执掌政权。
论语(lún yǔ)的意思:《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在这里,成语“论语”代表了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的集大成之作。
平阳(píng yáng)的意思:平安,安定,没有战乱或骚乱。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权衡(quán héng)的意思:权衡指的是在做决策时,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权重,进行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
入告(rù gào)的意思:入告指的是被告发或告发他人的行为。
时为(shí wéi)的意思:指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是某种情况的时候。
水旱(shuǐ hàn)的意思:形容灾难连绵不断,人们生活艰难。
太初(tài chū)的意思:指事物刚开始形成的初期阶段。
无稽(wú jī)的意思:毫无根据或依据,没有事实依据
先见(xiān jiàn)的意思:预见未来,具有预知能力。
贻羞(yí xiū)的意思:因自己的过失或丑行而给自己带来羞耻和耻辱。
异势(yì shì)的意思:不同力量或势力相互对立或相互制约的状态。
伊尹(yī yǐn)的意思:伊尹是指古代中国商朝的一位贤臣,用来形容一个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艺祖(yì zǔ)的意思:指某一领域的艺术或技能的奠基人或创始人。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仗马(zhàng mǎ)的意思:依赖他人的力量来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
枝叶(zhī yè)的意思:指一个整体中的细节或次要部分。
中置(zhōng zhì)的意思:指把某个物体或事物放在中间位置,使其在整体中起到平衡或关键作用。也可指在某个事物的过程或发展中,某个环节或阶段起到关键作用。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宋史中两位重要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他们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原则。诗中赞扬了这两位官员在处理政务时的高效与公正,以及他们对政策制定的严谨态度。
首先提到的是“则平辅艺祖,创业定九州”,这两位官员在开国之初就辅佐君主,奠定了国家的基础,稳定了九洲大地。接着,“阖户读论语,临政决如流”描绘了他们深入研读儒家经典,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政治决策紧密结合,处理政务时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惟是持纲要,不以枝叶求”强调了他们注重把握政策的核心要点,而非被琐碎细节所束缚。这种宏观视角使得他们在决策时能够高瞻远瞩,避免陷入繁杂事务的泥潭。
“厅中置大瓮,簿书一以投”描述了他们创新地使用大瓮来收集和处理文件,简化了行政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满即焚通衢,无稽时为休”体现了他们对信息的严格筛选,对于不可靠或无根据的信息果断排除,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后来孰称贤,太初平阳俦”表达了对这两位官员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才能堪比历史上的贤臣。他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以及对经济政策的精准判断,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洞察力。
“然於陈利■,报罢多无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财政管理上的节俭与效率,对于不必要的开支坚决削减,体现了勤俭治国的理念。
“二公岂拒言,恶人攻已尤”表明他们对待谏言的态度开放,但对于恶意攻击则保持警惕,维护了政治环境的正直与公平。
“仗马喻百官,千载徒贻羞”通过比喻,指出官员们应当效仿这两位贤臣的榜样,避免因贪图安逸而使国家蒙受耻辱。
最后,“伊尹志有无,毫釐千里殊”引用伊尹的故事,强调了细微之处的重要性,即使是最小的决策也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君相更异势,达聪迩言收”指出君主与宰相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以实现更好的决策。
“用中有权衡,槩绝非良谋”总结了治理国家时应具备的平衡与决断能力,既要灵活运用策略,又要避免草率行事,确保每一步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良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官员在政治智慧、道德修养、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以及对后世治国理政的启示与借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张秀才之长沙
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
虽之桂岭北,终是阙庭南。
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
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
秋馆雨后得弟兄书即事呈李明府
弟兄书忽到,一夜喜兼愁。
空馆复闻雨,贫家怯到秋。
坐中孤烛暗,窗外数萤流。
试以他乡事,明朝问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