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乡知道易,南来吾亦云。
即吾漳泉旅,流寓忘冬春。
近者再三世,远或逮云昆。
传食愧及我,礼质情弥敦。
拜至(bài zhì)的意思:表示非常崇敬或敬重。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传食(chuán shí)的意思:传递食物,指互相帮助、相互救济。
发辫(fà biàn)的意思:指头发像辫子一样纠结在一起,比喻事情纠缠不清,一团糟。
服化(fú huà)的意思:指服从改变、顺应时尚潮流,也可以表示对事物的改造和革新。
横舍(héng shè)的意思:横舍指的是横躺在床上,不起床的意思。比喻懒散、不务正业。
结绳(jié shéng)的意思:用绳子或线束紧或绑扎物体,比喻团结一致,互相依靠,共同努力。
仅存(jǐn cún)的意思:仅剩下,只有这一个存在
流寓(liú yù)的意思:指暂时离开原居地,到他处寓居。
庙祀(miào sì)的意思:庙,指祭祀神灵的场所;祀,指祭祀神灵。庙祀指祭祀活动或祭祀仪式。
强盛(qiáng shèng)的意思:强大而兴盛,形容力量或势力强大、繁荣昌盛。
群岛(qún dǎo)的意思:指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岛群。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绳治(shéng zhì)的意思:指通过严厉的法律手段来治理社会,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庶几(shù jī)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某种情况或结果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情况或结果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祀奉(sì fèng)的意思:祭祀、供奉
桃源(táo yuán)的意思: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或乌托邦,也用于形容人们过着宁静、幸福、自由自在的生活。
天颜(tiān yán)的意思:指人的面容、神态,也指人的名誉、声誉。
同文(tóng wén)的意思:指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段文字,可以被不同的人理解为相同的意思。
土番(tǔ fān)的意思:指外地人、土著人。多用来形容对某地不熟悉的人。
言服(yán fú)的意思:通过言辞或说服力量使人信服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异俗(yì sú)的意思:与常规习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游桃(yóu táo)的意思:指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游玩,也比喻在美好的时光中快乐地度过时光。
再三(zài sān)的意思:多次、反复
知道(zhī dào)的意思:了解、明白某事物的意义或情况。
至尊(zhì zūn)的意思:最高、最尊贵的地位或身份。
至圣(zhì shèng)的意思:指最为崇高、圣洁的人或事物。
卒卒(cù cù)的意思:匆忙、急忙。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陈宝琛所作,名为《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国家强盛的祝愿。
首句“观乡知道易”,诗人回顾自己的家乡,认为了解故乡的风俗人情并不困难。接着,“南来吾亦云”表明他曾经南下,或许是在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或迁徙经历。随后,“庶几结绳治,土番诚狉榛”两句,可能是在探讨古代的社会治理方式,提到结绳记事和土番(泛指边疆民族)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对原始社会生活的思考。
“即吾漳泉旅,流寓忘冬春”则描绘了诗人作为漳泉(福建漳州、泉州)人的身份,在外流寓时忘记了季节更替,强调了远离家乡的漂泊感。接下来,“近者再三世,远或逮云昆”通过家族世代的变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流转。
“言服化异俗,发辫犹仅存”两句,可能在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与习俗,指出虽然外部环境和习惯有所变化,但某些传统特征仍然保留。紧接着,“一朝横舍立,群岛书同文”可能是指某个时期国家统一,岛屿上的文字得以统一,象征着文化的整合与统一。
“庙祀奉至圣,天颜拜至尊”表达了对圣贤的敬仰和对皇权的尊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尊师重道和忠君爱国观念。“但祝国强盛,不必身被恩”则是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衷心祝愿,同时表示个人的荣辱得失并不重要。
最后,“传食愧及我,礼质情弥敦”表明诗人对于受到款待感到惭愧,但同时也因为礼仪而更加亲近对方。这可能是在描述与他人交往时的谦逊与真诚。“四旬太卒卒,自疑游桃源”则以“游桃源”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仿佛自己置身于仙境之中,难以分辨现实与梦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祝愿。
扪萝昏黑度崔嵬,万炬山腰石扇开。
巨壑迥排丹峤出,飞桥横跨赤城来。
桃舒锦障猿初下,草长金光鹿未回。
莫斗谢家成绮句,朝携五色上蓬莱。
梦寐龙门曳客裾,浮云东望独踌躇。
乾坤片刺华阳后,海峤孤吟越绝馀。
千里壮怀悬谢屐,百年游兴属潘舆。
何如卖药吴阊外,七十云峰恣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