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喜君得佳扁,我于其间有馀议。
造化而欲辞其劳,造化之功亦息矣。
以拙而望巧,巧未及成拙。
先至晦巧而为拙,终焉多与巧相值。
逸者自逸劳者劳,天之降材尔殊尔。
安然(ān rán)的意思:平安无事,安全无虞
毕力(bì lì)的意思:尽力;全力以赴
不凿(bù záo)的意思:不容易被人揭穿或发现的秘密或阴谋。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大愚(dà yú)的意思:指人愚昧无知,思维糊涂,不明事理。
动静(dòng jing)的意思:指有关动作和声音的情况。
非计(fēi jì)的意思:不计较,不计较得失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恝然(jiá rán)的意思:平静、淡泊无欲的样子。
江河(jiāng hé)的意思:比喻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如同江河流水一样不可阻挡。
经济(jīng jì)的意思:指社会物质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等方面的活动和规律。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孔孟(kǒng mèng)的意思:指孔子和孟子,泛指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氏(lǎo shì)的意思:指古代有学问的人。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然如(rán rú)的意思:表示事物的自然状态或情况如同所描述的一样。
山岳(shān yuè)的意思:形容巍峨壮丽的山峰或山脉。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世俗(shì sú)的意思:指世间的俗气、庸俗之事或人情世故。
四体(sì tǐ)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懒散,不勤奋努力。
滔滔(tāo tāo)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声势磅礴,也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气势磅礴、连绵不绝。
天壤(tiān rǎng)的意思:形容差距极大,天地之间的差别。
天巧(tiān qiǎo)的意思:指天意巧妙,事物发展或安排得天衣无缝,出乎意料而巧妙。
万殊(wàn shū)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未及(wèi jí)的意思:未能达到或比不上
相值(xiāng zhí)的意思:相等的价值。
袖手(xiù shǒu)的意思:双手藏在袖子里,不做任何事情。
逸劳(yì láo)的意思:指人们在逸闲时能够劳作,不贪图安逸。
伊周(yī zhōu)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地位、名望、权势逐渐衰落或消失。
营营(yíng yíng)的意思:形容事物充满活力、繁忙、忙碌的样子。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止水(zhǐ shuǐ)的意思:止水指停止水流,比喻使局势稳定,不再发展或扩大。
中君(zhōng jū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能力超群,出类拔萃。
周孔(zhōu kǒng)的意思:指以周公、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圣贤。表示尊崇古代贤者的思想和道德标准。
庄蒙(zhuāng méng)的意思:指人的言谈举止庄重、谦虚谨慎。
自逸(zì yì)的意思:自由自在地逍遥快乐。
足以(zú yǐ)的意思:足够;充分到达某种程度
四君子(sì jūn zǐ)的意思:指四种品质高尚的人,是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矩所作,题目为《题刘直孺拙逸轩》。诗中通过对刘直孺山中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赞美。
"营营天壤间,孰不为智使。有美山中君,独与世俗异。" 开篇即描绘一个景象:在广阔的世界之中,有位高洁的隐者,他与尘世万象相比显得格外独立。
"一真不凿若大愚,四体安然如止水。人皆喜君得佳扁,我于其间有馀议。" 隐者的智慧超越了常人的认识,他们的平和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而诗人对此却有所思考。
"一阴一阳分动静,江河山岳判流峙。造化而欲辞其劳,造化之功亦息矣。" 这几句通过阴阳交替、山水河流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宇宙万物运行不息,而创造之力又似乎在休憩。
"伊周孔孟心乎民,老氏庄蒙忘此世。使四君子俱恝然,万古滔滔孰经济。" 诗人借用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比喻隐者的心怀广大、超脱尘嚣,与世俗的纷争无关。
"以拙而望巧,巧未及成拙。先至晦巧而为拙,终焉多与巧相值。" 这里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便是拙笨之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那些看似精明的人。
"逸者自逸劳者劳,天之降材尔殊尔。君才足以应万殊,袖手山林恐非计。" 隐者的生活自在,而世人的忙碌各不相同;诗中所赞美的隐者,其才能广大,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但他们选择了归隐山林,这或许并不是常人能理解的。
"愿君毕力运天巧,却换轩名与张子。" 诗尾表达了诗人的祝愿:希望这位隐者能够发挥其才华,与古代圣贤比肩,而非仅是隐逸于世。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刘直孺的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智慧与才能、拙笨与精明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