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练(ā liàn)的意思:形容人勤奋努力,能吃苦耐劳。
安眠(ān mián)的意思:安静地入睡,平静地睡觉。
本语(běn yǔ)的意思:指本国的语言或者指某一地方的方言。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船师(chuán shī)的意思:指船上的舵手或船长,也泛指船员。
大道(dà dào)的意思:指道路、道义、规律等广泛而深远的事物。
递相(dì xiāng)的意思:相互传递、相继发生
度过(dù guò)的意思:度过表示经历、经过或渡过某个时间段、困难、考验等。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功德(gōng dé)的意思:指善行、善事所积累的功德。
轨则(guǐ zé)的意思:轨则指的是规矩、规范、准则,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后身(hòu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死后的身体
羁绊(jī bàn)的意思:指束缚、约束或限制。
即是(jí shì)的意思:即刻就是,马上就是。
觉悟(jué wù)的意思:指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和醒悟。
口内(kǒu nèi)的意思:指言辞恶劣、难听,令人不快或伤感情。
苦行(kǔ xíng)的意思:指修行者为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而自愿忍受各种艰苦和痛苦的修行方式。
两个(liǎng gè)的意思:既能兼顾两个方面,使双方都得到满足或利益。
譬如(pì rú)的意思:用来比喻或举例说明。
疲极(pí jí)的意思:极度疲劳,非常疲乏
求心(qiú xīn)的意思:寻求真实的内心感受或动机
三界(sān jiè)的意思:指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境界或层次。
声闻(shēng wén)的意思:声音传闻到耳朵中,指消息传达出去。
失却(shī què)的意思:失去、丧失
体上(tǐ shàng)的意思:指身体上的某种情况或状态。
头陀(tóu tuó)的意思:指人的头颅。
徒劳(tú láo)的意思:白费力气,没有效果或成果。
望后(wàng hòu)的意思:回头看,回顾过去的事情。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问经(wèn jīng)的意思:指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请教学问。
希望(xī wàng)的意思: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相识(xiāng shí)的意思:相互认识,互相了解
心心(xīn xī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感觉或情感。
心断(xīn duàn)的意思:指内心感到非常伤痛、失望或沮丧。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语默(yǔ mò)的意思:指言语缄默,不说话或保持沉默的状态。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 鉴赏
这首诗《大乘赞十首(其九)》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中关于解脱、悟道与修行的深刻主题。
首先,“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 这句话运用了“声闻”这一佛教术语,指小乘佛教的修行者,他们通过断除烦恼来达到解脱。然而,这里的“能断之心”被比喻为“贼”,暗示即使在断除烦恼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潜在的障碍或错误观念,需要持续警觉和修正。
接着,“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 这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即不断识别并消除内心的错误观念,如同去除一个又一个的“贼”。但何时才能真正理解言语与沉默的本质,达到内心的平静?
“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这部分强调了仅仅通过口头背诵经典而没有深入理解和实践的局限性。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对佛法原理的深刻领悟和内在的转化。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黑。” 这句话指出,如果未能理解佛法的全面性和内在联系,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徒劳无功,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 这里提到的“头陀”和“阿练”指的是佛教中极端的苦行方式,但诗中质疑这种行为是否真的能带来真正的解脱或功德,强调了内心的转变比外在的行为更为重要。
“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 这句话表达了对单纯依赖外在目标或期望达到解脱的怀疑,指出真正的解脱之道难以通过简单的愿望获得。
“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度过河北。” 通过梦境中的渡河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迷惑与觉醒。在梦中,船师成功渡过河流,但在醒来后却发现一切都未曾发生,暗示了修行过程中对现实与幻象的辨识。
“忽觉床上安眠,失却度船轨则。” 这部分描述了从梦境到现实的觉醒过程,以及在觉醒后如何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不相识。” 这句话通过船师与被度之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每个人在修行道路上的独立性和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最后,“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 描述了众生在轮回中的迷茫与疲惫,暗示了解脱的渴望。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这句话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觉悟认识到生死如同一场梦,从而放下对物质世界和外在追求的执着,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整首诗以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教修行中的关键问题,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真理,超越表面的迷惑,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观二年戊子三月二十九日请假祀坟和族人升之韵
连日阴云拂晓开,欢声九族一时来。
江山奇秀浑如画,鼓乐喧阗却似雷。
三爵香醪浇故垄,满天春色绝纤埃。
自从菲德叨荣甚,八行初从帝里来。
问傅子渊求冷淘醋
君不见东林木鱼催万指,巾钵纷纷似流水。
银丝百遍连夜具,大解行齑如酒醴。
又不见亲贤宅中午睡足,花簇春羔衒红绿。
一窝随首发犹粗,妖冶均调笑相续。
他日何人参智海,研乳磨姜捣椒薤。
便觉庐山落眼中,谁为穷边辄相会。
往还断绝惟缄默,暂远荤膻味薝卜。
亲贤胜事不可寻,且向个中求一则。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