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若驾以行,使我遇者稠。
小者传吾粗,大能传奥幽。
爱欲(ài yù)的意思:指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闭户(bì hù)的意思:指关闭房门不出去,比喻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常流(cháng liú)的意思:指水流不断,源源不断地流动。也形容事物不断发展、变化。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地上(dì shàng)的意思:指在地面上,表示事物存在于地面上或发生在地面上。
槁乾(gǎo qián)的意思:指干瘪、干燥、枯槁。
和气(hé qi)的意思: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九畴(jiǔ chóu)的意思:指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
孔子(kǒng zǐ)的意思: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利泽(lì zé)的意思:指人才的利用和发挥,也指事物的发展和利益的增进。
良谋(liáng móu)的意思:指明智而高明的计策或策略。
匏瓜(páo guā)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良好,但实际上内在空虚或不可靠。
披拂(pī fú)的意思:整理衣冠。也指整顿言行、修身养性。
栖栖(xī xī)的意思:形容人没有安定的居所,四处漂泊。
岂若(qǐ ruò)的意思:与其像某种不好的状态,还不如像另一种更好的状态。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强勉(qiáng miǎn)的意思:努力奋斗,勉力争取
穷通(qióng tōng)的意思:指从贫穷到富裕或困难到顺利的转变。
日照(rì zhào)的意思:阳光照射、明亮。
散学(sàn xué)的意思:指学习没有系统、没有条理,零散而不成体系。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上行(shàng xíng)的意思:向上前进,指事物发展、进步或个人地位提升。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外求(wài qiú)的意思:指通过外部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相天(xiāng tiā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合作,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
与时(yǔ shí)的意思:与时俱进意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和适应。
知丘(zhī qiū)的意思:指对山川地理、地势地貌有深入了解和熟悉的意思。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周游(zhōu yóu)的意思:周游指的是四处旅行,到处游历。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自达(zì dá)的意思:自己达到目标或成功,不依赖他人。
这首诗名为《惜日》,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全诗围绕“惜日”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光阴的珍视以及对个人才华和学问传播的渴望。
首句“白日照四方,当在中天留”,描绘出阳光普照大地的情景,强调要珍惜这宝贵的时光。接着,“春风地上行,当与时周游”则表达了随着季节的变换,应及时行走于世间,广泛接触人事,以此丰富个人的学问和见识。
“和气所披拂,槁乾却湿柔”一句,通过对春风温和、能够使干燥之物变得湿润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于和谐气氛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的学问能被广泛接受,并且滋养万物。
“爱欲传万物,势难停一州”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传播的热忱与困境。他渴望将知识传遍天下,但现实中却面临种种阻碍和局限。
接下来的“栖栖孔子者,惜日此之由”则点明了孔子的形象,他也是一位珍视光阴、勤于学问的人物。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时间的珍重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尊崇。
至于“不能使此邦,利泽施诸侯”,则是表达了虽然个人无法像古代圣君那样广泛地施惠于天下,但仍然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给予周围的人带来好处。
随后的“岂若驾以行,使我遇者稠”一句,作者设想如果能乘坐车马自由出行,那么将会遇到更多的人,从而使得自己所学得以传播开去。
“当时三千人,齐宋楚陈周”,这里提到的“三千人”是指古代圣贤之多,而“齐、宋、楚、陈、周”则代表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学问。
“小者传吾粗,大能传奥幽”一句中,“小者”意指浅显易懂的知识,“大能”则是深邃难解的学问。作者希望自己能够传播这两方面的知识,让人们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触及更深层次的智慧。
“道散学以圣,众源乃常流”,此句表达了通过广泛地学习和实践圣贤之道,使得各种知识和智慧像溪流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开来。
最后,“吾初如匏瓜,彼亦孰知丘”一句中“匏瓜”比喻作者自己最初的学问浅薄,而“彼亦孰知丘”则是说别人对于自己的学问深度也未必了解。
结尾的“唯士欲自达,穷通非外求。岂必相天子,乃能经九畴。行虽耻强勉,闭户非良谋”,作者表明只有通过个人努力和探索来达到学问上的高度,而不应仅依赖于外界的认可或是皇权的支持。他认为,即使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被世人视为过于急进,但关起门来学习和思考绝不是好策略。
综上所述,《惜日》这首诗通过对光阴、春风、学问传播等元素的精彩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的珍重以及对知识与才华传承的迫切期待。
露下菱歌远,萤傍藕花流。
临溪堂上,望中依旧柳边洲。
晚暑冰肌沾汗,新浴香绵扑粉,湘簟月华浮。
长记开朱户,不寐待归舟。恍重来,思往事,搅离愁。
天涯何处,未应容易此身休。
莫问吴霜点鬓,细与蛮笺封恨,相见转绸缪。
云雨阳台梦,河汉鹊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