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霏沆瀣气,水接布沈波。
丛樾香生树,野田饱润禾。
更饶清兴在,煮茗满倾荷。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清晨露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露水与自然界的交融之美。
首句“塞外露疑雨”,将露水比作细雨,形象地描绘了露珠在清晨时分的朦胧与湿润感。接着,“瀼瀼侵晓多”进一步强调了露水在黎明时分的丰富与弥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雾所覆盖。
“山霏沆瀣气,水接布沈波”两句,通过山间的雾气和水面的波纹,展现了露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山间的雾气如同露水的凝结,而水面的波纹则像是露水在流动的痕迹,两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丛樾香生树,野田饱润禾”则转向对植物的描写,露水滋润着树木和田野中的庄稼,不仅赋予了它们生机,也带来了香气,体现了露水对自然界生命的滋养作用。
最后,“更饶清兴在,煮茗满倾荷”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新自然之美的喜爱与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中,煮一壶茶,满溢于荷叶之上,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心灵的一种洗涤与放松。
整首诗通过对露水及其影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太虚生气气生风,风又生声诗在中。
固是性情元具足,何当学问更加充。
形容草木鱼虫意,虽妙犹为堕于艺。
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
句拙莫谢来章工,尚深自养细自融。
和顺积中鬼不见,英华发外天无功。
乃翁于我松梅竹,之子于翁芝兰玉。
薰薰蔼蔼仁义容,便便坦坦诗书腹。
向来相访鲁东家,今来相访洛南涯。
饱参禅觉一宿别,精进射功三年差。
家传自许已跨灶,庭对相期毋媚奥。
马蹄历块且徐行,鹏背负天终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