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都含宿雨润,绿杨不动晓风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吹箫(chuī xiāo)的意思:指演奏箫的技艺高超,也引申为吹牛、夸大事实。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缓辔(huǎn pèi)的意思:放慢马车的速度,比喻调整步伐或行动。
毗陵(pí líng)的意思:指非常接近或相当,毗邻。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晴明(qíng míng)的意思:晴明指的是天空晴朗明亮,没有云彩和阴霾。在成语中,晴明常用来形容人的眼睛明亮、睿智。
鸠杖(jiū zhàng)的意思:指相互依靠,共同扶持。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韶秀(sháo xiù)的意思:形容美丽动人的容貌或景色。
水市(shuǐ shì)的意思:水市是一个古代的行政区划名词,指的是位于水边的市镇或城市。
宿雨(sù y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雨水,也比喻积累已久的情感或事物。
遥识(yáo shí)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调查等方式来获取信息或了解情况。
莺衣(yīng yī)的意思:指华丽的衣服。
雨润(yǔ rùn)的意思:形容雨水滋润,使事物生机勃勃。
纸鸢(zhǐ yuā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人。
竹马(zhú mǎ)的意思:竹马是指小孩子之间以竹子做成的马玩具,比喻童年时代的纯真友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江南毗陵地区明媚春光中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明日的晴朗天气与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首句“清明最喜是晴明”,开篇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清明晴朗天气的喜爱之情。接着,“韶秀毗陵缓辔行”一句,描绘了诗人漫步在毗陵(今江苏常州)的美丽景色中,享受着春日的宁静与和谐。
“红杏都含宿雨润,绿杨不动晓风轻”两句,通过“红杏”和“绿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湿润与轻柔。红杏经过一夜的雨水滋润,显得更加鲜艳;绿杨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静谧之美。
“纸鸢竹马儿童戏,鸠杖莺衣父老迎”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乡村生活场景。孩子们放风筝、骑竹马嬉戏,而年长者则穿着鲜艳的衣服,手持鸠杖,热情地迎接来访的客人,体现了清明时节人们欢聚一堂的温馨氛围。
最后,“水市吹箫那成曲,人家遥识卖新饧”两句,通过水边集市的箫声与远处传来的糖饧声,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即使箫声未尽,人们已经从远处辨识出了糖饧的香味,预示着清明节的美食与欢乐。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春日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清明节期间的习俗与文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