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闭关(bì guān)的意思:闭关是指修行者或学者为了专心学习或修炼而隐居起来,不与外界交往。
沧江(cāng jiāng)的意思:指大江河流的广阔和深远,也比喻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更替。
长冠(cháng guān)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长而盘曲,也用以形容人的才能出众、学识渊博。
调护(tiáo hù)的意思:指修整、修饰。
更漏(gēng lòu)的意思:更漏是指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刻,比喻时间的流逝。
孤臣(gū chén)的意思:指在朝廷或组织中没有得到支持或忠诚的臣子或下属。
冠冕(guān miǎ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最高荣耀,比喻地位最高或最完美。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国体(guó tǐ)的意思:国家的体制和政治制度。
环佩(huán pèi)的意思:指人物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庄秀丽。
江客(jiāng kè)的意思:指江湖人物或旅居他乡的客人。
旧典(jiù diǎn)的意思:指已经过时、不再适用的规章制度或观念。
来学(lái xué)的意思:指通过亲身实践或亲自体验来学习知识或技能。
漏水(lòu shuǐ)的意思:指事物泄露、外露或泄漏出来。
履长(lǚ cháng)的意思:指踏着长途行走,形容一个人在事业或学习上坚持不懈、毫不松懈地努力。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随班(suí bān)的意思:随同在班级中学习或工作。
岁修(suì xiū)的意思:岁月悠长,修行有成。
天颜(tiān yán)的意思:指人的面容、神态,也指人的名誉、声誉。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雪山(xuě shān)的意思:指高山上积雪覆盖的景象,也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一脉(yī mài)的意思:指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关系。
远忆(yuǎn yì)的意思:远离时光,回忆往事。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深所作的《长至班罢》。诗中描绘了岁末时节,诗人滞留于沧江,虽已履长冠冕,仍随班列,体现了其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坚持。五更时分,滴漏声声,仿佛银箭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滑行;而千里之外,雪山环绕的藩封之地,似乎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一种遥远而静谧的对比。
“旧典岁修知国体”,诗人深知国家的典章制度,每年岁末之时,都需进行修缮与维护,这不仅是对传统与规矩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治理的一种责任与承诺。然而,“孤臣身远忆天颜”,身处远离京城的地方,诗人却心系朝廷,思念着皇帝的面容,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最后,“新阳一脉须调护,环佩归来学闭关”,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诗人希望新一年的阳光能够温暖大地,万物复苏。同时,他渴望回到京城,如同佩戴着玉佩的官员一般,学习闭关修行,或许是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也可能是对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思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国家与君主的忠诚,以及对未来岁月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东山
东山古名胜,飞策上云关。
碧藓揉红雨,青萝拥翠环。
峰阴春木润,日落晚山殷。
屐齿曾游处,风流许共攀。
紫丁香花歌为杭大宗编修赋
春阳作暄花事秾,万卉争光斗娇妩。
嫣红姹紫纷陆离,如火如荼塞亭圃。
就中丁香尤丽都,李俗桃轻回难伍。
我家结庐城南乡,旷者宜田奥宜宇。
兹花开日春正妍,不惜樽罍醉箫鼓。
今年春作城中游,轧轧双轮碾尘土。
临风怊怅归去迟,窃恐飞英落如雨。
松吹先生我故人,庭有名花恰当户。
登堂静对娟娟容,仿佛南乡花乍吐。
高枝似袅紫玉烟,低影还如紫云舞。
柔肌纤骨不胜扶,细眼明眸疑欲语。
蒙茸乱蕊笑紫荆,更比紫薇重难举。
羡君深院金屋同,贮此娉婷十三女。
看花有客昨朝来,闻道吟声满环堵。
惜哉良会小差池,未及花前倒清酤。
繁华尽逐风波流,已去韶光唤谁补。
先生高致超寻常,一室从容考今古。
晨昏坐卧清香生,身与名花合称主。
此花自昔少留题,喜见诗成群玉府。
床头如辑种树书,应采瑶章入花谱。
《紫丁香花歌为杭大宗编修赋》【清·查礼】春阳作暄花事秾,万卉争光斗娇妩。嫣红姹紫纷陆离,如火如荼塞亭圃。就中丁香尤丽都,李俗桃轻回难伍。我家结庐城南乡,旷者宜田奥宜宇。兹花开日春正妍,不惜樽罍醉箫鼓。今年春作城中游,轧轧双轮碾尘土。临风怊怅归去迟,窃恐飞英落如雨。松吹先生我故人,庭有名花恰当户。登堂静对娟娟容,仿佛南乡花乍吐。高枝似袅紫玉烟,低影还如紫云舞。柔肌纤骨不胜扶,细眼明眸疑欲语。蒙茸乱蕊笑紫荆,更比紫薇重难举。羡君深院金屋同,贮此娉婷十三女。看花有客昨朝来,闻道吟声满环堵。惜哉良会小差池,未及花前倒清酤。繁华尽逐风波流,已去韶光唤谁补。先生高致超寻常,一室从容考今古。晨昏坐卧清香生,身与名花合称主。此花自昔少留题,喜见诗成群玉府。床头如辑种树书,应采瑶章入花谱。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067c67b83c07b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