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消(bù xiāo)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长乐(cháng lè)的意思:长乐指长时间的快乐和安乐。
巢许(cháo xǔ)的意思:比喻人们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或集体。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风节(fēng jié)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受外界诱惑或影响。
寒潮(hán cháo)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或寒冷的气候现象。
昊天(hào tiān)的意思:昊天意为天空,泛指天上的事物。也用来形容极高、极大。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寂寥(jì liáo)的意思: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寂寞无人的状态。
节动(jié dòng)的意思:指行为节制、不过分放纵的状态。
暖吹(nuǎn chuī)的意思:指温暖的风吹拂,比喻温暖的言语或关怀。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虚声(xū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实际行动或作为的声音,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烟霄(yān xiāo)的意思:
亦作“烟霄”。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夷齐(yí qí)的意思:指平等、平衡,也指不分高低贵贱。
总得(zǒng děi)的意思:表示事情总是会有一个结果或者必然会发生的意思。
- 鉴赏
这首诗《题画竹》由明代诗人吴宣所作,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与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风骨、节操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悔教风节动烟霄,总得虚声太寂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风骨与节操被外界影响而变得虚浮的感慨。这里的“风节”不仅指竹子的坚韧与挺拔,也暗喻了人的品格与气节。诗人似乎在反思,是否因为外界的干扰,使得原本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变得空洞无物,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颔联“长乐五更闻暖吹,钱塘八月听寒潮”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长乐的温暖晨风与钱塘江的寒冷秋潮,分别象征着生活的温馨与挑战,或是内心的平静与波澜。这两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展现了自然界中既和谐又充满变化的一面,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多面性。
颈联“调高巢许终何物,怨入夷齐死不消”引用了巢父、许由和伯夷、叔齐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风骨与节操的探讨。巢父、许由拒绝世俗的名利诱惑,隐居山林,体现了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而伯夷、叔齐则因反对暴政,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表现了坚守道义的坚决。这两组人物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尾联“更欲少论惆怅事,昊天无语凤飞遥”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惑时的无奈与释然。在经历了对风骨、节操的深思之后,诗人似乎意识到,有些问题难以言说,甚至于昊天(即天空)也无言以对,只能让心灵的凤凰(象征着自由与希望)在遥远的天空中飞翔。这句诗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生命中无法解决的矛盾与困惑的理解与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风骨、节操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复杂性的思考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泛舟勺湖因携馔具游文通寺
湖光碧浸天,塔影出天半。
寺门犹未至,遥望目已眩。
舣舟携馔具,僧舍饱一饭。
长松隐曲廊,苍藓閟深院。
初日丽层甍,突兀瞻崇殿。
宝珞森庄严,化身亿千万。
沈沈浩劫馀,佛容亦惨变。
老僧出迎客,破衲不掩骭。
向我作乡语,凄切问离乱。
俯仰增感伤,但有泪如霰。
众生尽疮痍,大野困龙战。
如何象教力,不足任回旋。
寂寂钟杵停,冉冉炉烟散。
辞僧却登舟,云水茫无畔。
津梁谁指迷,色相终成幻。
皈依无苦行,兹游徒汗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