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天和尚自庐山归雷峰喜赋》
《闻天和尚自庐山归雷峰喜赋》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日照金轮峰,遥瞻方丈容。

风生拄杖,归拨海门松。

忽慰三年别,初为两地逢。

愿教鼙鼓息,齐叩法堂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法堂(fǎ táng)的意思:指法庭、法院。比喻公正的审判场所。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金轮(jīn lún)的意思:金轮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神器,也被用作比喻。在佛教中,金轮是佛陀所持的一种武器,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在成语中,金轮意味着强大的力量和威力。

两地(liǎng dì)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很远,或者指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的关系疏远。

鼙鼓(pí gǔ)的意思:形容声音震撼人心、威力巨大。

日照(rì zhào)的意思:阳光照射、明亮。

遥瞻(yáo zhān)的意思:遥远地凝视,远望。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和尚回归雷峰寺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联“日照金轮峰,遥瞻方丈容”,以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开篇,金色的阳光照耀着高耸的山峰,远处的方丈寺仿佛近在眼前,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轮”不仅指太阳,也暗喻佛法的光辉,而“方丈”则代表了佛教中的修行之地,预示着天和尚的归来将带来新的希望与启示。

颔联“风生锡拄杖,归拨海门松”,进一步描绘了天和尚归来的场景。锡杖是僧侣行脚的标志,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象征着天和尚的归来充满了宁静与祥和。海门松可能是指雷峰寺附近的特定景观,通过“拨”字,生动地表现了天和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与雷峰寺深厚的情感联系。

颈联“忽慰三年别,初为两地逢”,表达了诗人对天和尚离别三年后的重逢感到欣慰与惊喜。这一联中,“忽慰”二字蕴含了意外之喜,“三年别”强调了长时间的分离,而“两地逢”则点明了他们分别在不同地方修行或生活,如今得以重聚的难得。

尾联“愿教鼙鼓息,齐叩法堂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和谐的渴望。这里的“鼙鼓”比喻战争或纷争,而“法堂钟”则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佛法的平静与指引。诗人希望借助天和尚的归来,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与社会的和谐,共同敲响佛法的钟声,寓意着心灵的共鸣与世界的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对精神追求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客边写怀二首·其一

天风杂沓响琳球,千里长淮赋远游。

自愧科名登上国,多怜归梦绕瀛洲。

城笳声撼芸窗暮,邻火光寒草舍秋。

樗散襟期天所放,荒台遗迹认庄周。

(0)

十二月初四日夜三更梦睡觉蛀齿脱落口占一绝今年五十七岁数其齿蛀时则二十有八年矣

当年两齿蛀成空,嗜啮翻嫌馔席丰。

谈笑尚怜唇舌在,可应开口不关风。

(0)

题梅

玉皇宫阙拥群姬,缟素飘飘杂佩垂。

侍辇恩深频早起,不禁霜雪立多时。

(0)

同通判李德高相公雪中·其六

缟袖娉婷舞柘枝,天花飞落锦笺诗。

山川晃荡真如画,要觅当年李伯时。

(0)

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其十金佛莲

潮音洞里现慈颜,万朵金莲雪浪间。

花色近人秋似海,恍然身到补陀山。

(0)

题便面赠叶子中先生归慈溪·其三

淮南望近八公山,玉佩仙人缥缈间。

丛桂好歌招隐赋,轻舟应未许空还。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