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慰三年别,初为两地逢。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法堂(fǎ táng)的意思:指法庭、法院。比喻公正的审判场所。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金轮(jīn lún)的意思:金轮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神器,也被用作比喻。在佛教中,金轮是佛陀所持的一种武器,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在成语中,金轮意味着强大的力量和威力。
两地(liǎng dì)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很远,或者指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的关系疏远。
鼙鼓(pí gǔ)的意思:形容声音震撼人心、威力巨大。
日照(rì zhào)的意思:阳光照射、明亮。
遥瞻(yáo zhān)的意思:遥远地凝视,远望。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和尚回归雷峰寺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联“日照金轮峰,遥瞻方丈容”,以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开篇,金色的阳光照耀着高耸的山峰,远处的方丈寺仿佛近在眼前,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轮”不仅指太阳,也暗喻佛法的光辉,而“方丈”则代表了佛教中的修行之地,预示着天和尚的归来将带来新的希望与启示。
颔联“风生锡拄杖,归拨海门松”,进一步描绘了天和尚归来的场景。锡杖是僧侣行脚的标志,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象征着天和尚的归来充满了宁静与祥和。海门松可能是指雷峰寺附近的特定景观,通过“拨”字,生动地表现了天和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与雷峰寺深厚的情感联系。
颈联“忽慰三年别,初为两地逢”,表达了诗人对天和尚离别三年后的重逢感到欣慰与惊喜。这一联中,“忽慰”二字蕴含了意外之喜,“三年别”强调了长时间的分离,而“两地逢”则点明了他们分别在不同地方修行或生活,如今得以重聚的难得。
尾联“愿教鼙鼓息,齐叩法堂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和谐的渴望。这里的“鼙鼓”比喻战争或纷争,而“法堂钟”则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佛法的平静与指引。诗人希望借助天和尚的归来,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与社会的和谐,共同敲响佛法的钟声,寓意着心灵的共鸣与世界的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对精神追求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