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宁(ān níng)的意思:指心灵平静、安定无忧的状态。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触目(chù mù)的意思:形容景象或事物引人注目、令人震撼。
大智(dà zhì)的意思:指聪明智慧的人不露锋芒,反而表现得很谦虚谨慎,像是一个愚蠢的人一样。
洞达(dòng dá)的意思:指思想、见解等敏锐而深刻,能够透彻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佛心(fó xīn)的意思:指人心善良,慈悲为怀,像佛陀一样具有宽容和仁慈的心态。
佛经(fó jīng)的意思:佛教经典
即是(jí shì)的意思:即刻就是,马上就是。
究竟(jiū jìng)的意思:表示追求真相或事情的真实本质。
理智(lǐ zhì)的意思:指人的思维和行为应该冷静、明智,不受情感的影响。
六国(liù guó)的意思:指战国时期的六个诸侯国,也用来形容众多国家或势力并存的局面。
念念(niàn niàn)的意思:形容思念或牵挂某人或某事,无法忘怀。
如是(rú shì)的意思:如此;正是这样。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善化(shàn huà)的意思:指善意的劝解或改善,使情况或态度变得更好。
寿命(shòu mìng)的意思:指人的生命长短或物品的使用寿命。
随宜(suí yí)的意思:根据情况随意决定
通究(tōng jiū)的意思:通达而深入地研究一件事情或问题。
通达(tōng dá)的意思:通达指的是心灵互通,思想理解得快而深入。
未来(wèi lái)的意思:指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神(wǔ shén)的意思:形容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精力充沛。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无有(wú yǒu)的意思:没有任何的,一无所有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无垢(wú gòu)的意思:无瑕疵、无污点、无缺陷
无碍(wú ài)的意思:没有障碍,没有阻碍。
现在(xiàn zài)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当下的情况
心行(xīn x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一致,内外一致。
虚心(xū xīn)的意思:谦虚谨慎,心胸开阔,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圆明(yuán míng)的意思: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没有任何犹豫或迟疑。
真智(zhēn zhì)的意思:真正的智慧或真正的聪明才智。
总合(zǒng hé)的意思:总结、综合
-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禅宗的修行智慧,表达了对心灵自由和内在真理的追求。开篇“心依真智,理逐心行”直接指出了心的本质是依托于真实的智慧,而理性则随着心的活动而展现。这两句已经界定了诗歌的主题,即探讨心与智慧的关系。
接着,“理智无碍,心亦无生”进一步阐述了在这样的状态下,理智不受阻碍,心也就没有执著和束缚。这种境界是禅宗中常提到的“本来无一物”。
“迷即有我,悟即无情”则揭示了人在迷惑时会产生自我的认同,而当悟到真理后,那些情感和执着就会消失。这反映了佛教中对“我”的观点,即“我”是由不断变化的五蕴所构成,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通达大智,诸法不成”表明在达到高级别智慧后,对世间一切现象都能看透其无常和空性的本质,从而不再执着于任何形式或概念。
“五神无主,六国安宁”可能是在比喻心灵的平静,即使是内心世界(五神)的混乱也能达到一种和谐与平衡。这里的“六国”可能指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禅修中达到的宁静状态。
“七死弗受,八镜圆明”则是在描述禅修中的某种境界,这里的“七死”和“八镜”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佛教或道教的相关概念来理解,但总体上讲的是在深层次的修行中,对死亡和生死轮回的超脱,以及通过内观(八镜)达到一种圆满清晰的心灵状态。
“随宜善化,总合佛经”表达了在这样的修行下,能够根据情况变化而化解一切问题,并且这种智慧涵盖了所有佛教经典的真理。
“过即已过,更莫再寻。现在不住,念念勿侵。”则是对时间和当下的提醒,即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必再去追求;而现在也不会停留,每一刻都要警觉,不被杂念所侵扰。
“未来未至,亦莫预斟”继续强调了不应对未来做过多的思考和规划,因为未来尚未到来。
“既无三世,心同佛心。”则是直接宣称,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分,心与佛的心是一致的。
“依空默用,即是行深。”表明在这种境界中,依赖于空性的智慧默默地使用它,就是在进行深层次的修行。
“无有少法,触目平任。”则指出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所谓的小乘或大乘之分,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平等。
“无戒可持,无垢可净。”意味着没有需要遵守的戒律,也没有污染需要清净,这是一种超越规矩和世间观念的境界。
“洞达虚心,法无寿命。”则表明对内心世界有深刻的理解,而真理本身是超越生死轮回的,不受生命长度的限制。
最后,“若能如是,圆通究竟。”总结了全诗,倘若能够达到这样的修为,那就是完全彻底地实现了禅宗中所追求的境界,即圆满和通达无碍的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